[实用新型]悬浮磁化焙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14578.8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15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鹤群;赵骏;周宇江;邹成;李艳军;韩跃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鹤群;赵骏;周宇江;邹成;李艳军;韩跃新 |
主分类号: | F27B15/00 | 分类号: | F27B15/00;F27B15/02;F27B15/04;F27B15/14;F27B15/09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忠达 |
地址: | 110013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浮 磁化 焙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矿物选矿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难选铁矿物选矿的技术设备。
背景技术
磁化焙烧的原理是加热状态下将难选铁矿物中的挥发物质(二氧化碳、水)脱除、或将其中的三氧化二铁还原成四氧化三铁的过程。传统生产工艺的磁化焙烧过程是在立窑、回转窑中实现的。
立窑生产工艺比较落后,容易产生过烧和欠烧,铁矿还原率低,也不能处理像褐铁矿、菱铁矿一类易出现热粉化现象的原料。
回转窑生产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立窑的上述缺点,但热耗很高,同时存在结圈、结皮、出现熔块等生产操作问题。
无论立窑还是回转窑,传热和传质速度慢、温度调节滞后时间长,焙砂中氧化铁磁化率达不到98%以上,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都不很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浮磁化焙烧炉,用于从难选铁矿物质中制备铁精矿焙砂,使后续磁选工序的铁矿回收率大大提高。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悬浮磁化焙烧炉,包括悬浮磁化焙炉本体和分离器。悬浮磁化炉本体内壁上设有耐火内衬,悬浮磁化炉本体的上部物料出口通过出口导管与分离器物料入口连接。悬浮磁化炉本体的炉顶为平炉顶或拱形炉。悬浮磁化炉的下部为锥台体,锥台体与一个垂直设置的导管焊固连接。在悬浮磁化炉本体上设置有给料口,并连接有辅助燃烧器和供热燃烧器的供热入口。分离器上端设有排气口,其下端固定有排料管,在排料管上端装设有扩容式稳压器。
上述悬浮磁化焙烧炉本体的中间部位,可制成内凹的鞍型结构,上述的导管下端可与一个水平设置的切线导管固定连接,燃烧空气从垂直导管或切线导管引入。火焰和燃烧产物与从进入炉内的物料直接接触传热,烟气带着物料悬浮上升流动到出口导管进入分离室分离,分离室由旋风分离器和扩容式稳压器组成。
悬浮磁化焙烧的基本操作功能是:将难选铁矿物粉磨到平均粒度250目以下,送入悬浮磁化焙烧炉进行磁化焙烧,除去矿物中的结晶水和二氧化碳制成铁精矿。如果原矿中其它杂质过多、品位较低,则将磁化焙烧得到的焙砂经磨矿后送磁选机选出铁精矿。
在从有色冶金废渣或氧化铝生产厂排出的赤泥中提取铁精矿的工艺中,我们采用了强磁选→过滤→干燥及磁化焙烧→磨矿→弱磁选→浮选→脱碱→过滤等若干个工序,虽然流程复杂,仍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较大的环保社会效益。而本实用新型的悬浮磁化焙烧炉是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关键设备。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广泛适用于各类含铁矿物,包菱铁矿、复杂多相铁矿等难选矿物,以及尾矿、矿渣和赤泥等废弃物的磁化焙烧。
2、粉状物料悬浮于气流中进行快速热质传递和深度还原反应,所得焙砂磁化率高,优于传统设备。
3、设备易于大型化,单台炉生产能力可以达到200万吨焙砂/年,数倍于其它已知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悬浮磁化焙烧炉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悬浮磁化焙烧炉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悬浮磁化焙烧炉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悬浮磁化焙烧炉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悬浮磁化焙烧炉,是由带有耐火内衬的悬浮磁化焙烧炉的炉体1和旋风分离器2组成,炉体1上部出料口3与旋风分离器2的进料口固定连接。旋风分离器顶盖上固定连接有排气管4,旋风分离器2的锥台体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料管6,排料管6上装设有扩容式稳压器7。炉体1的炉顶15为平形炉顶,悬浮磁化焙烧炉的炉体上部为圆柱体,圆柱体下部为锥台体8和垂直导管9,并固定连接成一整体构成。在炉体1的下部壁上固定有进料口10,在垂直导管9上装设有辅助燃烧器供热入口11和供热焙烧器的供热入口12。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悬浮磁化焙烧炉的炉体1的炉顶15为拱形炉顶,供热入口11和12分别固定在锥台体8上。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在结构上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悬浮磁化焙烧炉的炉体1的中部为内凹的马鞍型管体13。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垂直导管9的下端固定有垂直于垂直导管9的切线导管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鹤群;赵骏;周宇江;邹成;李艳军;韩跃新,未经刘鹤群;赵骏;周宇江;邹成;李艳军;韩跃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45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