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立轴承预紧的主减速器总成之汽车驱动桥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14499.7 | 申请日: | 200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1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于刚;张冯军;沈承伟;张巨龙;李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0 | 分类号: | F16H57/00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枫燕 |
地址: | 118001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立 轴承 减速器 总成 汽车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以主减速器总成和差速器为核心合件构造的汽车驱动桥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驱动桥总成作为轻型、中型汽车的关键组成配件之一,其主要结构构成包括左、右半轴及其桥壳、主减速器总成及其差速器合件。目前各类汽车驱动桥总成的主减速器总成结构,普遍采用通过测量选取适当厚度的调整垫片完成轴承预紧力矩的调整,加装之前为选择适应厚度的调整垫片所要进行的在线或非在线测量过程较为复杂,测量变差大;调整垫片厚度较薄,在轴向荷载作用下易被撕裂脱落,导致主动齿轮轴轴承预紧力矩加大,引起轴承温度升高产生早期烧结;为设置调整垫片,其主动齿轮轴上加工有阶梯安装台,它在热处理过程中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主动齿轮轴强度。现有汽车驱动桥总成的结构中,主被动齿轮幅的齿侧间隙调整和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矩的调整是通过对等旋动左、右轴承调整螺母并将其锁紧来实现的,调整螺母及其固定锁片的零部件加工、主减速器壳体的左、右差速器轴承孔处与调整螺母螺纹配合的螺纹加工都相当繁琐,并且以对等方式的调整和固定装配也十分困难,先主被动齿轮齿侧间隙、后轴承预紧力矩的调整易相互干涉,很难使两者同时达到技术标准要求;另外,螺旋配合的调整螺母与轴承孔,其螺纹加工存在的微小毛刺,使调整螺母旋紧后易产生配合不紧密现象,调整螺母在主被动齿轮幅的水平分力作用下产生相对位置窜动,导致轴承预紧力矩变小,侧间隙变大,齿轮啮合精度因此大大降低;调整螺母上需均匀开设有若干用于与固定锁片锁紧配合的固定孔或槽,这种锁紧固定结构很难在最佳轴承预紧力矩状态下同时满足调整螺母与固定锁片的对正锁紧装配,而固定锁片不得不偏离对正位与调整螺母锁紧时,在外力作用下调整螺母松动的现象经常出现,就会使原有的轴承预紧力矩以及主动、被动齿轮齿侧啮合间隙遭到破坏。一系列技术问题容易造成主动齿轮轴轴承、差速器轴承温度升高,造成轴承早期烧结,主被动齿轮副啮合精度下降、磨损加剧等无法完成传递发动机输出扭矩的潜在失效模式,极大的影响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结构构成建立准确、可靠的轴承预紧力矩的建立轴承预紧的主减速器总成之汽车驱动桥总成。本实用新型的建立轴承预紧的主减速器总成之汽车驱动桥总成的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建立轴承预紧的主减速器总成之汽车驱动桥总成,它主要由左、右半轴及其桥壳、主减速器总成及差速器合件组装构成,主减速器总成的主动齿轮轴上设有金属波纹套,该金属波纹套上端口、下端口分别作用于主动齿轮轴外轴承、内轴承的内圈端面上弹性支撑;差速器合件的左、右半轴轴承外圈外端面与主减速器壳体的左轴承盖、右轴承盖内端面之间分别压装设有左刚性垫圈、右刚性垫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立轴承预紧的主减速器总成之汽车驱动桥总成的技术方案,主动齿轮轴设置的金属波纹套结构,在其外轴承与内轴承之间产生预留轴向压缩变形量的弹性支撑,与主减速器其它零部件组装,在锁紧螺母锁紧状态下产生的轴向载荷作用下,使金属波纹套压缩并缓慢的产生轴向弹性变形,其反作用力施加于内、外轴承上使各自内圈、外圈紧密配合,本技术充分利用了金属波纹套压缩后产生的轴向弹性变形特性,既消除了轴向位移,从而实现轴承预紧力矩自建立的技术目的,而且能够在轴承正常磨合范围内实现轴承预紧力矩的自动补偿,延长了轴承使用寿命;尤为显见的是由于金属波纹套设置无需进行轴向尺寸测量,即可快捷而准确的建立轴承预紧力矩,所以大大简化了选择装配操作、缩短了装配工序;再者,调整垫片轴承预紧结构的实施,其主动齿轮轴设计为渐缩轴结构,从而克服了其原阶梯结构在热处理过程产生应力集中、降低轴强度的技术问题,其轴体强度得以有效的提高。本技术方案中,差速器左、右轴承与主减速器壳之间设置过盈配合的刚性垫圈,在锁紧状态下其过盈配合产生的应力施加于差速器左、右轴承上,从而消除内圈与外圈的轴向位移,达到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及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矩同时依技术标准建立的技术目的。在自动测量中,一次选择出左、右刚性垫圈的实际厚度,减少了测量变差;刚性垫圈压装后的过盈配合应力,使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和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矩同时建立并达到技术标准要求,克服了原有调整螺母对等式调整无法解决的相互干涉的技术问题,从而确保轴承预紧力矩和齿侧间隙准确建立的同时快捷的实现机械组装;本技术还省去了原主减速器壳上差速器左、右轴承孔螺纹加工,还有调整螺母、固定锁片等零部件的设置,其组装结构简化,也省去了相应的加工制造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44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高压水除鳞喷射阀阀芯装置
- 下一篇:基于组件的网格中间件互交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