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杆表面刮削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4483.6 | 申请日: | 200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33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傅利;高扬;朱启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氏国际(大连)双金属线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2 | 分类号: | B23D79/02;B23D79/10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丛 |
地址: | 116100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刮削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除金属制品表面氧化层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铝杆表面刮削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金属杆盘圆去除表面氧化层有几种办法:①剥皮模。在带有一定切削角度的剥皮模通过两端定位导向,在前端动力的牵引下,连续对金属杆表面剥皮。②刷洗。通过不同的结构形式,通过钢丝刷的旋转与金属杆接触的摩擦,去除金属杆表面上的氧化层。③化学处理方法。根据不同金属杆,使用不同的溶剂对金属表面进行一定时间的腐蚀,腐蚀后用清水洗净。前者的剥皮模受金属杆不圆度、不直度的变化和引入损伤切削刃等因素的限制;用钢丝刷刷洗,钢丝磨损较快,同时钢丝刷在刷洗过程中与金属杆磨擦,刷洗后的金属杆表面产生静电,吸附粉尘,机械故障率高、噪声大;后者用化学处理方法,污染环境,增加工序环节,同时对金属杆表面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利用常规和金属切削原理,难于实现连续较薄的金属杆表面切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大量的试验和不断的探索,提供了一种铝杆表面刮削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刮削金属杆表面氧化层时,受金属杆本身结构的限制、机械故障率高以及污染环境的问题;并且通过本实用新型减化了表面处理工艺程序,提高和保持了原有的金属组织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主轴固定在基座上,主轴的一端连接有刀盘,主轴与刀盘上均设置有轴承;刀盘内设置有刀轴,配重块锁紧在刀轴上;刀轴的输出端连接刀杆,刀片设置在刀杆的弹性开口上;刀盘中的皮带轮和皮带由挡板紧固在基座端面上。
所述的刀轴设置在刀盘内,中心相对等圆的位置上。
所述的刀盘内的轴承由孔用弹簧卡圈锁定。
所述的主轴上的轴承由密封端盖锁紧在主轴的前端平面上,并与端面盖板相配合,盖板与刀盘之间设置护圈,盖板由刀盘止口定位,在由固定螺柱和内螺钉紧固。
所述的皮带安装在刀盘的连体皮带槽中。
所述的主轴通过圆螺母及上档盖紧固锁紧在基座上。
所述的刀轴由轴套限位,刀轴与刀杆之间设置分离圆弧式对开夹紧块,刀杆上的刀片由内六角螺钉夹紧,松开紧固内六角螺钉可调整刀片的高度。
所述的刀杆在刀盘内为相对方向,两个相对刀片的刮削刃在中心直线等圆的位置。
所述的刀盘上安装多把刮削刀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如下: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圆盘铝杆的刮削实现了对金属杆表面跟踪式刮削,从而克服了常规切削时金属杆不圆变、不直度对刀具的影响。因为本实用新型在刮削过程中,刀具是随着金属的圆度和不直度的变化进行的,刮削的深度为0.02~0.03mm左右,刀具在刮削过程中,由于刀具旋转,又带动刮削产生一定的离心力,在实施过程中刮削在刀具切削刃上产生积削瘤,同时刃盘上的刀具在旋转时产生风量,对切削刃和金属杆表面进行了风冷降温,刀具本身也吸收了热量。大部分热量被切削带走,从而在刮削过程中,金属无过热产生氧化,金属杆在前动力的牵引下通过本刮削机构,刮削后的金属杆表面处于纯净的金属表面状态。表面光亮、无遗留的氧化层,金属杆在运行通过本实用新型刮削时,平稳、无噪声、无震动。刮削通过安全罩导槽排入料箱中;另外,护圈旋动覆盖限位螺钉调整孔,可防止灰尘进入刀盘内。
同时,本实用新型通沿金属杆原来的表面状态跟踪刮削,并均匀的去除金属杆表面上的氧化层,并达到纯洁的表面状态。在刮削头内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自动进刀和自动退刀,适用于盘圆金属杆的连续表面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氏国际(大连)双金属线缆有限公司,未经傅氏国际(大连)双金属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44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率用半导体装置
- 下一篇:可固化液体组合物、固化层和被涂覆的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