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机、钱包防丢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4358.5 | 申请日: | 200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70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健 |
主分类号: | G08B13/12 | 分类号: | G08B13/12;G08B1/00;A45C13/18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21207辽宁省盘锦市兴***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钱包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钱包防丢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和钱包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携带的物品,为了防止 手机和钱包被盗或丢失,有人发明了手机丢失报警装置和钱 包丢失报警装置。这两种报警装置只能单独使用,不能起到 互相联动、双向报警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双向报警,抗干扰性 强的手机、钱包防丢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手机和钱包,其特殊 之处是:在手机内设有编码电路I、无线发送电路I、无线 接收电路I、解码电路I和报警电路I,在钱包内设有与无 线发送电路I对应的无线接收电路II、与编码电路I对应的 解码电路II、报警电路II、编码电路II、与无线接收电路I 对应的无线发送电路II和直流电源,其中编码电路I与无线 发送电路I连接,解码电路II接在无线接收电路II和报警电 路II之间,编码电路II与无线发送电路II连接,解码电路I 接在无线接收电路I和报警电路I之间。
上述的手机、钱包防丢报警装置,所述的编码电路I和 编码电路II为彼此对应的随机编码电路,以防止被破译。
上述的手机、钱包防丢报警装置,在钱包内布设有细导 线,所述的细导线作为电源开关与直流电源串联,一旦有人 割破钱包时,可断开电源,以使手机中报警电路及时报警。
上述的手机、钱包防丢报警装置,所述的报警电路I为 手机内原有报警电路。
上述的手机、钱包防丢报警装置,还设有由无线接收电 路III、解码电路III和报警电路III构成的报警器,所述的无线 接收电路III与无线发送电路I和无线发送电路II对应,解码 电路III与编码电路I和编码电路II对应,以便单独携带手机 或钱包时也可起到报警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双 向报警,抗干扰性强,能够实现手机、钱包防丢双向报警。
附面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该手机、钱包防丢双向报警装置包括手机1 和钱包2,在手机1内设有编码电路I、无线发送电路I、 无线接收电路I、解码电路I和报警电路I,所述的报警电 路I为手机1内原有报警电路。在钱包2内设有与无线发送 电路I对应的无线接收电路II、与编码电路I对应的解码电 路II、报警电路II、编码电路II、与无线接收电路I对应的 无线发送电路II和直流电源3,其中编码电路I与无线发送 电路I连接,解码电路II接在无线接收电路II和报警电路II 之间,编码电路II与无线发送电路II连接,解码电路I接在 无线接收电路I和报警电路I之间,在钱包2内布设有细导 线6,所述的细导线6作为电源开关与直流电源3串联,一 旦有人割破钱包时,可断开电源,以使手机1中报警电路及 时报警。该手机、钱包防丢双向报警装置还设有由无线接收 电路III、解码电路III、报警电路III和直流电池4构成的报警 器5,所述的无线接收电路III与无线发送电路I和无线发送 电路II对应,解码电路III与编码电路I和编码电路II对应, 以便单独携带手机或钱包时也可起到报警作用。通过采用编 码电路和与编码电路对应的解码电路,可使一部手机与一个 钱包的无线信号彼此对应,防止多部手机和钱包之间互相干 扰。
在使用时,手机1和钱包2之间实现双向通讯,先识别 编码,以防采用该报警装置的其它手机或钱包受到干扰,再 接收信号。当正常打开钱包2时,先通过手机1输入开启码, 以防正常打开钱包2时报警。手机1或钱包2丢失或被盗后, 手机1和钱包2之间将超过设定的距离,此时将使报警电路 I和报警电路II报警,既可提醒手机或钱包丢失,又可判定 丢失的手机或钱包所在位置,以便及时找回手机或钱包。当 手机或钱包没电时,钱包或手机中的报警电路可立即报警, 以便及时更换电池。根据用户需要,也可另配报警器5,当 手机或钱包丢失时,通过报警器5中的报警电路III进行报警。 用当小偷割破钱包时,将使细导线6被割断,手机1中报警 电路I或报警器5中报警电路III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健,未经王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43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革鞋底
- 下一篇:电脑加针机针床横移控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