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软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3552.1 | 申请日: | 200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84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英利 |
主分类号: | C02F1/42 | 分类号: | C02F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04辽宁省鞍***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软水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井水及自来水进行软化处理的技术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家用软水器构造是由树脂罐、盐箱、多路阀控制器三部份组成,一般为组合式分体结构,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外观美感差的问题,此外,由于产品罐内中心管与上布水器下端口连接处不可避免存在缝隙,所以传统软化设备普遍存在树脂容易流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颖、实用、简便、易行的技术装置。
家用软水器,其特征在于:该设备所有功能元件都安置于一个一体化的壳体内,壳体内安置钠离子交换树脂反应罐,该罐正上方设一个开放式螺纹口,供多路阀控制器安装连接用,多路阀控制器上有四路通水口,依次为进水口、出水口、吸盐口兼补水口、排污口,多路阀控制器与树脂罐连接后组成一个具有化学反应功能的反应室,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设备不同之处在于,本装置没有单独的盐箱,而是在一体化壳体内预留出一部分空间兼做盐箱,其目的是减少占地空间,增加整体美感。本实用新型另一不同之处在于,本装置发明应用一种屏障环,该环固定在树脂罐内的中心管上,位置在中心管与上布水器下端口穿插汇合之处,此环位置恰好挡住中心管与上布水器之间的缝隙,起屏障作用,使反洗状态的树脂不能穿越其间的缝隙,从而保护树脂不流失。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多路阀控制器、2.树脂罐、3.结构式盐箱、4.盐井、5.中心管、6.上布水器、7.下布水器、8.树脂、9.壳体上盖、10壳体、11.出水口、12.进水口、13.排污口、14.吸盐管兼补水管、15屏障环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壳体10与上盖9合并组成一个封闭式箱体,其中壳体10中安置树脂罐2,树脂罐2上安装有多路阀控制器1,多路阀控制器1上设有进水口12,井水或自来水经进水口12进入树脂罐2内,然后自然流经树脂层8,树脂8具有交换吸附钙、镁离子功能,能够将原水中钙、镁离子吸附去除,经交换吸附处理后的水变成为软水,软水经下布水器7进入中心管5,然后从多路阀控制器1的出水口11流出。树脂长期交换吸附钙、镁离子会出现饱和现象,俗称树脂失效,树脂失效须通过再生恢复原始功能,当树脂出现饱现象,多路阀控制器1自动启动再生程序,多路阀控制器1借原水压力产生的负压虹吸原理,通过吸盐管14将盐液从盐井4底部输送至树脂罐2内,盐箱3中放大粒食盐,遇水溶化后以渗透方式输送给盐井4,盐液在罐体2内停留一段时间后,再通过正洗程序将罐内盐水冲洗掉,使树脂8恢复到初始状态,然后重新进入工作状态。
公知的传统式软化设备大多存在树脂容易流失的问题,原因是上布水器6与中心管5交汇处间隙过大,起不到拦截树脂外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发明一种屏障环15,固定在中心管5上,位置紧贴上布水器6下端口,可有效避免树脂流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英利,未经张英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3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独立于泵特性的低压损微流量计量装置
- 下一篇:电力水翼快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