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灵敏度双温线型定温探测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12567.6 | 申请日: | 2007-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71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陈;王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陈 |
| 主分类号: | G01K7/16 | 分类号: | G01K7/16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崔红梅 |
| 地址: | 110011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敏度 线型 定温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领域的火灾探测器,适用于多温度等级的缆式线型定温火灾探测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及时掌握火灾并预防火灾,很多大型建筑物及特定场所中安装了火灾探测器,包括线型火灾探测器,对现场实时监测。现在使用的多数线型定温火灾探测器是当现场温度上升到所设定报警温度时,线型定温火灾探测器即报警,已有的双温线型定温探测器,由于感温电缆结构外径大,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感温电缆的响应灵敏度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灵敏度双温线型定温探测器,提高可靠性、减少误报率,适用于多个温度等级,是宽范围火灾报警。
一种高灵敏度双温线型定温探测器,感温电缆两端连接接线盒、终端盒组成形成闭路信号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感温电缆的结构:两根弹性金属导体线外均有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包覆层后绞对成股,另两根弹性金属导体外也均包覆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包覆层后绞对成股,两对感温电缆再平行放置或绞对后,包覆外护套层。
本设计的一种高灵敏度双温线型定温探测器,其突出性能是可靠性高。它采用的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材料包覆弹性金属导体,当环境温度变化达到设定的两个温度等级报警值时,两对感温电缆先后或同时发生短路,通过接线盒发出两次报警信号,可设置的定温动作温度范围是:60℃、70℃、85℃、105℃、138℃、180℃六个等级。本探测器报警灵敏、准确,避免了非火灾偶然因素引起的误报警,并且抗电磁干扰性强,产品质量可靠性高,成本低,多级报警感温电缆结构简单,使其外径小,响应灵敏度高。
附图说明
图1-图6是本设计感温电缆结构例1-例6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灵敏度双温线型定温探测器,感温电缆两端连接接线盒、终端盒组成形成闭路信号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感温电缆的结构:例1,见图1,两根弹性金属导体1外均有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包覆层2绞对成股,另两根弹性金属导体1外也均包覆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包覆层2后绞对成股,两对感温电缆再平行放置或绞对连接接线盒3、终端盒4。
例2,见图2,其特征在于感温电缆的结构:均有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包覆层2的两根弹性金属导体1绞对成股,另两根弹性金属导体1外也均包覆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包覆层2后绞对成股,两对感温电缆再平行放置或绞对后,包覆外护套层5。
例3,见图3,其特征在于感温电缆的结构:两根弹性金属导体1外均有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包覆层2后绞对成股,另两根弹性金属导体1外也均包覆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包覆层2后绞对成股,两对感温电缆再平行放置或绞对后,外有编织护套层6。
例4,见图4,其特征在于感温电缆的结构:两根弹性金属导体1外均有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包覆层2后绞对成股,然后包覆外护套层5;另两根弹性金属导体1外也均包覆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包覆层2后绞对成股后包覆外护套层5。两对感温电缆可以平行或绞对放置在一起。
例5,见图5,其特征在于感温电缆的结构:两根弹性金属导体1外均有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包覆层2后绞对成股,然后包覆编织护套层6;另两根弹性金属导体1外也均包覆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包覆层2后绞对成股后包覆编织护套层6。两对感温电缆可以平行或绞对放置在一起。
例6,见图6,其特征在于感温电缆的结构:两根弹性金属导体1外均有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包覆层2后绞对成股,然后包覆外护套层5;另两根弹性金属导体1外也均包覆维卡软化点为40℃~180℃范围内的绝缘包覆层2后绞对成股后包覆外护套层5,最后两对感温电缆平行或绞对后再一起包覆编织护套层6。
上述编织护套层6可以是金属丝或非金属丝编织层。
例1至例6中感温电缆的结构中,还可以在感温电缆绞对后增加一层绝缘包带层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陈,未经张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25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储气罐的排水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芯包缠绕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