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柱矫正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2430.0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99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德宏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100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矫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脊柱矫正器是一种矫正脊柱弯曲用的医疗机械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脊柱弯曲病是特种病,是顽症,在当前的医疗界中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现有治疗方法中,从手术的角度来讲轻些的只能等待,重些的就是手术。而手术,不仅患者要承受很大的痛苦,风险也是很大的,并且伴有后遗症的可能性也大,效果也并不一定很理想,手术的费用还特别高,大多数患者没有能力支付昂贵的手术费用,特别是手术后会给日常生活带来某些不方便,成为终身的痛苦,变成了疾病搬家的情况。从非手术的角度来讲,采用支具、按摩、牵引、电疗等方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有其弊端。比如单独采用支具固定,这种方法起到的作用是推迟脊柱弯曲的发展,推迟手术的时间,基本不能达到矫正的效果,而且大多数单独使用过支具的患者在摘下支具后病情会有很大的发展。单独采用按摩和牵引、电疗这些方法也同样在治疗时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并不理想。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脊柱矫正器,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脊柱矫正器,为治疗脊柱弯曲病使用机器进行矫正,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脊柱弯曲患者治疗效果有很大的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脊柱矫正器,是由底座、纵向升降机构、横向伸缩机构、水平调整压杆、左、右垂直、水平调整机构和脉动矫正臂所组成。纵向升降机构由法兰盘固定在底座上,横向伸缩机构固定连接在纵向升降机构的上端,横向伸缩机构的另一端通过横梁支架与水平调整压杆的中间位置相连接,水平调整压杆的两端通过上连接器分别与左、右垂直、水平调整机构的上端相连接,左、右垂直、水平调整机构的下端通过下连接器与左、右伸缩转向杆连接,脉动矫正臂和左、右伸缩转向杆的一端相连接,脉动矫正臂的下端装有矫正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纵向升降机构内装有立柱滑套升降螺杆和立柱螺母,立柱升降电机经变速后带动立柱滑套升降螺杆旋转,在立柱螺母的作用下,纵向升降机构带动横向伸缩机构进行升降操作。横向伸缩机构在人力操作下可以围绕纵向升降机构左右旋转。纵向升降机构的下端装有立柱稳固柄和立柱定位键,对旋转起固定作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横向伸缩机构内装有齿条,齿条与调节手轮轴上的齿轮相啮合,转动调节手轮则带动齿条动作,从而使横梁支架做伸缩动作。横向伸缩机构上装有横向伸缩机构稳固炳。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横梁支架上装有水平调整压杆稳固炳。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右垂直、水平调整机构顶部的上连接器处装有左、右垂直、水平调整机构稳固柄,下部的下连接器处装有左、右伸缩转向杆稳固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右垂直、水平调整机构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的下部为伸出轴,轴的头部带有凹槽,下部分是个套筒,套在伸出轴上,套筒在与凹槽相对应位置装有四个螺钉,螺钉卡在凹槽里,这样套筒就能旋转。套筒上装有左、右水平转向稳固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脉动矫正臂是由内滑套、中滑套、外滑套、矫正头升降螺杆和矫正头升降螺母所组成。矫正头升降螺杆的下端与弹簧套筒相连接,弹簧套筒内装有压缩弹簧,其下端与强力磁盘座相连接,强力磁盘座内装有强力磁盘,矫正头的顶端被强力磁盘吸住。脉动矫正臂的上端装有左、右脉动矫正臂压力调节手轮,带动矫正头升降螺杆转动,在矫正头升降螺杆和矫正头升降螺母作用下,矫正头升降螺母带动内滑套动作,使矫正头升降,贴近患者被矫正处。脉动矫正臂电机连接偏心轴,偏心轴带动滑块在滑块槽内滑动,滑块槽与中滑套相连接,带动矫正头动作,为患者进行矫正;中滑套导向键是固定中滑套所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脊柱矫正器具有以下优点。
1、这部机器完全达到对症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身高可以调整机器伸出的位置。根据患者腰背部距离床面的高低调整机器的高度,根据患者的弯曲部位调整机器臂的长短,使矫正头与病变部位吻合,进行因病而异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弯曲度数、骨连结的软硬、耐受力的不同施加不同的力度。根据突起部位的面积大小调整矫正头的大小。根据患者变形的形状方向调整各个不同的方向。矫正头内部配有治疗脊柱弯曲的药物和磁场,达到一机二用的效果。完全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2、这部机器是人性化的设计,在治疗中矫正头按照一定的频率和幅度在病变部位运动,一方面矫正变形的肋骨,推动弯曲了的脊柱,另一方面与患者的脉博频率相接近,使患者在治疗中完全可以承受如此大难度的治疗。实现了人性化的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德宏,未经张德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24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