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节电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12406.7 | 申请日: | 2007-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0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 发明(设计)人: | 高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世华 |
| 主分类号: | H01H47/00 | 分类号: | H01H47/00;H01H47/02;H01H47/18;H03K17/292;G05B19/04;G06F1/32 |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闪红霞 |
| 地址: | 116000辽宁省大连市开发***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节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电装置,尤其是一种在计算机关机的同时,可使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其它外延设备完全断电、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计算机节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计算机都设有电源板,与电源板相接有主板,与主板相接有主板触发开关。电源板与电源接通后,通过主板触发开关,将直流电压输送至主板;与计算机相接的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外延设备分别与电源相接;计算机关机后,需要分别关闭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外延设备的电源开关。如果没有关闭总电源开关(或拔去电源线),计算机及其它的外延设备还会消耗一定的电能,存在着浪费电能的问题,而且电压不稳定还会造成电源板、电脑主板或其它设备配件损坏,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所存的浪费能源、易损坏计算机及外延设备等问题,提供一种方便实用,在计算机正常关机的同时,可使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其它外延设备完全断电、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计算机节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计算机节电装置,有主板触发开关Q1,其特征在于:设有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开电接点J1-1与继电器J1的输入端相接,继电器J1的输出端与相串联的继电器J1的常开电接点J1-2、继电器J2的常闭接点J2-1及电阻R1相接,主板触发开关Q1与继电器J1的输出端相接;设有与直流电源相接的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R3与光电耦合器N1相接,光电耦合器N1的输出端与可控硅MCR的控制极相接,可控硅MCR的控制极与地之间相接有电容C2,与可控硅MCR的阳极相接有相并联的继电器J2、二极管D2,继电器J2、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地之间接有电容C1。
本实用新型可在计算机关机的同时,控制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其它外延设备自动断电,无需切断总电源开关,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避免电能浪费,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继电器、光电耦合器及可控硅等自动断电方式,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有主板触发开关Q1,同时设有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开电接点J1-1与继电器Jl的输入端相接,继电器J1的输出端与相串联的继电器J1的常开电接点J1-2、继电器J2的常闭接点J2-1及电阻R1相接,主板触发开关Q1与继电器J1的输出端相接;设有与直流电源相接的二极管D1,直流电源是计算机电源板输出的12V电源,二极管D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R3与光电耦合器N1相接,光电耦合器N1的输出端与可控硅MCR的控制极相接,可控硅MCR的控制极与地之间相接有电容C2,与可控硅MCR的阳极相接有相并联的继电器J2、二极管D2,继电器J2、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地之间接有电容C1。整个装置可以外置,也可以嵌入在计算机电源内。
工作过程:使用时,与市电电源(~220V,L、N)相接,计算机电源和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外延设备并联在常开电接点J1-1,另一端与电源N端相接。
开机:按下主板触发开关Q1,电源脉冲信号使继电器J1动作,其常开电接点J1-1、J1-2闭合,电源通过闭合的电接点J1-2、J2-1及电阻R1使J1自锁,通过J1-1向计算机电源和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外延设备供电;同时,计算机电源板的12V电源通过二极管D1向电容C1充电;
关机:通过计算机正常关机,计算机电源板的12V电源消失,电容C1、通过电阻R2、光电耦合器N1向电源负载放电,光电耦合器N1同时导通,向可控硅MCR的控制极提供触发电流,可控硅MCR导通,继电器J2动作,.其常闭接点J2-1断开,继电器J1自锁解开,电接点J1-1、J1-2断开,所有电源关闭,此时电容C1放电结束、继电器J2自动复位,为下次开机准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世华,未经高世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24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车辆
- 下一篇:外延晶片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