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泵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1929.X | 申请日: | 200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1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屈中军;屈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屈中军 |
主分类号: | F04B9/12 | 分类号: | F04B9/12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东煜 |
地址: | 112300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气压动力装置,具体的是气动泵。
背景技术
气动泵广泛用于各个行业之中,比如与油压千斤顶配套使用的气动泵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在千斤顶的压油过程中,若靠人力去完成,既费时又费力,因此,油压千斤顶都配用气动泵进行工作,以压缩空气做能源,使泵体的活塞进行运动压缩千斤顶的油液,使千斤顶举升。然而,目前这种气动泵对工作的条件要求较为刻苛,对压缩空气的气源压力要求较高,一般的机动车辆不具备这种条件,因此就不能随车携带。另外,这种气动泵结构复杂,这种复杂的气动泵给日常的维护和搬动都带来相当的难度,正因为结构复杂,在加工制作方面增加了相当的工作量,在材料消耗方面又明显的偏多,这无形中又浪费了一些能源,因此成本自然也高,而且整机的灵敏度也相对较差。这种泵长时间使用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也较差。尤其不能忽视的是泵体在工作中排放气体的同时还始终的、不间断地从气源进行供气,无形中损耗了大量的气源和能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使用的气动泵存在结构复杂、在工作中放气的同时还不间断地从气源进行供气,浪费了大量的气源和能源的问题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工作气压低,进、排气速度快而平稳有序的气动泵。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气动泵,包括气阀部分和气缸部分,气阀部分位于气缸部分的上部,其结构特点是:
所述的气阀部分包括阀体、换向阀、球塞、气针,所述的阀体的中部设置一进气孔,进气孔与水平气道相连通,水平气道与垂直气道连通,垂直气道的上端设置一水平弯道,水平弯道与封气腔连通。封气腔内设置有塞座,塞座的上边设置一球塞,球塞与连杆、气针相连接,连杆穿过塞座的中心孔,塞座的底部设置一水平的通气道,通气道的一端连通封气腔,另一端连通换向阀缸,换向阀缸内装设有换向阀,换向阀的上端设置有阀头,换向阀下半部设有环形槽,换向阀缸的中部设置多个通气孔,换向阀缸的下部,设置多个排气通道。
所述气缸部分包括气缸筒、活塞、活塞弹簧、活塞杆;气缸筒的顶端与阀体的底端密封并螺丝连接,通气孔的底端连接气缸筒内的顶部,气缸筒内装设一活塞,活塞连接一活塞杆,活塞杆位于活塞座内,活塞座穿过底盖的中心孔,活塞座通过螺帽与底盖固定连接,活塞座腔与外部连通;活塞杆的外部设置有活塞弹簧,活塞弹簧的一端抵顶活塞的底部,活塞弹簧的另一端与气缸筒的底盖相抵顶。气缸筒的中部设置一活塞行程限位孔,活塞行程限位孔通过连接管与阀体上盖的气孔相连通,气孔与换向阀缸相通。
上述活塞的圆周边缘设置有O型密封圈。
上述球塞的上端设置有球塞弹簧。
上述换向阀环形槽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O型密封圈。
工作程序:
压缩空气从阀体中部的进气孔进入沿水平气道流动,当遇到换向阀上半部位的阻挡时,气流便沿垂直气道进入封气腔。因活塞顶着气针,使球塞与塞座之间留有空隙,压缩空气的气流就顺着空隙从通气道进入换向阀缸内,这时压缩空气将换向阀顶起、提升,因换向阀下半部设有环形槽,当换向阀提升后压缩空气沿水平气道流动不再受阻于换向阀上半部位的阻挡,这时压缩空气便从水平气道直接进入换向阀缸内,而进入换向阀缸内的气体经通气孔从气缸筒的顶端流进气缸筒内,继而推动活塞,使活塞向下移动,同时将活塞弹簧压缩,活塞下移后,活塞就不对气针施加推力,气针在球塞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致使球塞将塞座的中心孔封死。
活塞继续向下移动,将气缸筒中部的限位孔裸露出来,从而导致气缸筒内的压缩空气从限位孔流出经连接管流向换向阀上盖的气孔中,从这里流进换向阀缸的上部,这时压缩空气从换向阀的上部推动换向阀向下移动,当换向阀的上半部将水平气道堵塞时,排气道就露出,活塞依靠活塞弹簧的弹力将活塞推回原来的位子,活塞在恢复原位的同时推、顶气针,使球塞与塞座之间又出现了空隙,整个过程又从初始状态开始,周而复始的运动。活塞座腔与外部连通,活塞杆在活塞座内的往复运动,为其他液压装置提供连续不断的具有工作所需的压油动力。
在活塞返回的过程中气缸筒内原有的压缩空气从通气孔、经换向阀缸再由排气通道排出泵体外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屈中军,未经屈中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19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巷旁网笼充填支护沿空留巷方法
- 下一篇:一种煤矿掘进巷道U型钢梁运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