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化永磁真空交流接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1764.6 | 申请日: | 200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0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吕长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长顺 |
主分类号: | H01H50/18 | 分类号: | H01H50/18;H01H50/64;H01H47/02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枫燕 |
地址: | 118000辽宁省丹东***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永磁 真空 交流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控制电路分断的控制电器——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交流接触器主要由电磁驱动机构和开关执行机构组成。为消除开关触点间的电弧光,部分产品中设有灭弧机构及其传动机构;为避免因接触性弹跳在触点间产生拉弧而烧伤触点等技术问题,还设计采用了多种磁极化机构及其控制电路,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专利号为:00238369.1、名称为“一种永磁推拉式微功耗交流接触器”,其结构是将衔铁设计为闭环型联动架,缠绕于静铁芯上的线圈设置于衔铁联动架的内部空间中,联动架上与线圈极性相对的两内侧面各设有一永磁体。此类现有技术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须设置电磁线圈电流换向电路,改变线圈极性、实现衔铁的换向移动,其电流换向电路通常较为复杂,产品成本高、工作可靠性低;另外,释放状态的衔铁处于自由状态,当电磁线圈控制电路出现其它不良电信号时,极易导致误动作,其工作可靠性难以保证;否则需要电能来维持衔铁吸合和释放状态,因而解决状态维持与电消耗之间的矛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完成无需电能即能可靠维持于已有静态、在开关信号控制下动作准确而迅速的极化永磁真空交流接触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极化永磁真空交流接触器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本极化永磁真空交流接触器由磁驱动机构和开关执行机构构成,其磁驱动机构的主体设置于闭环式轭铁框架内,衔铁的拉杆机构由轭铁框架的一端面穿出,以衔铁上下运行线路作为其驱动线圈缠绕骨架的中心线,该非导磁绝缘骨架上分别设有两电磁线圈,两电磁线圈之间、两线圈分别与轭铁内端面之间设置有三套永磁体组,各永磁体组于衔铁的相对极为同一极性设置的两永磁体,衔铁拉杆机构中的连杆机构与真空管内的动触点连动设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极化永磁真空交流接触器技术方案,其两电磁线圈由控制电路提供驱动信号,分别负责驱动衔铁释放运行和吸合运行操作,并由上永磁体组和下永磁体组的设置来实现在无断电状态下的吸合状态和释放状态的可靠维持;而且三组永磁体组的结构设置提供了衔铁换向动作的反应速度,避免真空管开关触点动作瞬间的接触性弹跳,消除了动作噪声,以及触点间的拉弧,其耗能低、使用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极化永磁真空交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其电磁线圈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极化永磁真空交流接触器一具体实施例结构,该结构设置于产品壳体中。本极化永磁真空交流接触器包括有磁驱动机构和开关执行机构,其中的磁驱动机构的主体设置于闭环框架轭铁7内,衔铁6由轭铁框架7的上端面穿出的拉杆部分与开关执行机构的角形杠杆连杆9铰接连接。衔铁6在电磁线圈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上、下定位移动,轭铁7内的四方筒形非导磁绝缘骨架8以衔铁2的运行线路为中心轴线设置,绕制于该骨架8设置有第一电磁线圈L1和第二电磁线圈L2,第一电磁线圈L1与轭铁7的上内端面之间、两电磁线圈L1、L2之间、第二电磁线圈L2与轭铁9下内端面之间的骨架空间内各设有一套永磁体组5、3、1,各永磁体组由两套、每套分别位于衔铁6的两相对侧、且同极性相对设置的永磁体,衔铁拉杆带动杠杆连杆9与真空管14的动触点16铰接连接。真空管14的两触点作为主回路的控制触点开关。
图2为电磁线圈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结构,它由第一线圈回路和第二线圈回路构成,其第一线圈回路的第一电磁线圈L1连接于全波整流桥P1的负载输出回路中,其输出回路中设有继电器J1的触点开关;第二线圈回路的第二电磁线圈L2连接于其全波整流桥P2的负载输出端,全波整流桥P2的主回路串联设有继电器J2的触点开关;连动受控于衔铁拉杆设置双触点开关K,触点开关的触点e2、e3为衔铁上极限位开关触点,与继电器J2串联设置于电源端;双触点开关的另一对开关e1、e4为衔铁下极限位的开关触点,串联于全波整流桥P1的主回路;第一线圈回路接通时,继电器J1线圈使其触点接通①脚和⑤脚,第一电磁线圈L1通电,实现衔铁6迅速上移;当第二线圈回路接通时,其继电器J2使其触点④脚和⑥脚接通,促使衔铁6迅速下移。
本极化型交流接触器的工作过程是:首先设定第一电磁线圈L1为释放线圈,第二电磁线圈L2为吸合线圈,并设定本接触器的初始状态为触点吸合状态。当释放线圈L1得电时,其产生的电磁场使释放空间隙的磁通突然增强,从而强力迫使衔铁6上移,断离触点连接,实现触点释放;同理,当吸合线圈L2得电,其吸合空间隙的磁通增强,而释放空间隙的磁通被大大削弱,其合力将衔铁6向吸合空间隙拉动,促使动触点组与静触点组吸合接触,完成其吸合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长顺,未经吕长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17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处理盒
- 下一篇:超耐磨复合陶瓷刮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