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11453.X | 申请日: | 2007-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31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 发明(设计)人: | 于凤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凤梅 |
| 主分类号: | C06B21/00 | 分类号: | C06B21/00 |
| 代理公司: | 本溪新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军 |
| 地址: | 117100辽宁省本溪县***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冷却炸药等流体的冷却器。
背景技术:
冷却器是一种可将高温流体的能量传递给低温流体的热交换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等诸多领域。在有些场合如制作乳化炸药工序中,要求乳化炸药流体经冷却器冷却后的湿度限在45℃以下。若其温度高于规定的温度限,就容易出现爆炸等恶性事故。
就冷却器而言,从其冷却效果和成本等方面考虑,用水作为低温流体来冷却高温流体是公认的优选方案。传统的水冷却器是由安装在壳体内的直管件组构成,且使直管件组能组成竖向或水平或倾斜的冷却面,让水从管件内或管件外流过,以冷却管件外或管件内的高温流体如乳化炸药。虽然该种冷却器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但因用直管件组构成的冷却面的面积较小,致使高温流体与低温流体通过冷却面换热的面积较小,所以,该种解决方案是结构的冷却器换热效率低,要想提高水冷却器的换热效率,其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增加换热器的体积或者数量,而体积或者数量的增加均会造成使用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有些需要热交换的流体,如乳化炸药,其进入冷却器的温度通常在90℃左右,而经冷却器冷却后的输出温度要求在45℃以下,在这种工况下,如采用上述冷却面较小的冷却器即便能满足于上述要求,也要以加快低温流体的循环速度,而放慢高温流体的循环速度为代价,所以,该种结构的冷却器不适合于冷却要求温差大的流体。
中国专利2326602号授权公告的名称为“乳化炸药连续冷却机”给出一种适合于对高粘稠乳化炸药冷却的一个例子。该种冷却机具有一个由驱动装置带动的中空辊筒和与该中空辊筒间隔一定距离的冷却筒,在冷却筒的外表面镶装有散热片,而在中空辊筒的外表面设置有刮料板。其意是想利用延长粘稠流体滞留时间的方式来满足于规定的被冷却流体的温度限。但,由于该冷却机是采用机械转动的方式来延长流体滞留时间的,所以,其结构相对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同时因流体滞留时间长会直接影响其产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增加冷却面的方式来解决工作效率和制作成本等问题的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冷却器包括外冷却装置和内冷却装置,所述外冷却装置具有带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外壳和与该外壳间隔有一定距离且形状相似的内壁;所述内冷却装置包括安装在外冷却装置内的两组弯曲并交替排列的冷却管组件和分别与冷却管组件的输入端相连通的供水管件,以及与冷却管组件输出端相连通的出水管件。
所述冷却管组件是由两组弯曲成近似于矩形的长管件构成,且使第一组长管件的输入端分别与供水管件相连通,输出端与集水管件相连通,而第二组长管件的输入端分别与集水管件相连通,输出端与出水管件相连通。
所述供水管件和出水管件相互平行地固定在一个底盘上,且在与供水管件和出水管件相垂直的方向分别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冷却管组件的轴向均布至少二个紧固夹。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冷却器中的内冷却装置采用的弯曲的冷却管组件可增大冷却面积,与外冷却装置配合能大大提高冷却效果,且制作成本较低;同时,在冷却管组件的输入输出端安装有进水管件和出水管件,且在第一组长管件和第二组长管件之间设置有集水管件,这些管件的设置可以增加冷却管组件的流通速度,进而提高冷却器的工作效率,该冷却器非常适合于冷却乳化炸药等流体。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冷却器一个实施例的外观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中内冷却装置2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该图给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冷却器一个实施例的外观整体结构。该冷却器包括外冷却装置1和内冷却装置2。外冷却装置1具有一个矩形的外壳11和与该外壳11的形状相似的内壁12,外壳11与内壁12之间设置有间隔13,且在外壳11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图中没有给出),带压水从进水口流入,可从出水口流出,使水可以在外壳11与内壁12之间实现循环或对外冷却装置1内的流体进行热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凤梅,未经于凤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14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煤和生物质回程排烟节能气化炉灶
- 下一篇:需求管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