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双向动力加压螺钉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10316.4 | 申请日: | 2007-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17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郭庆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庆升 |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A61B17/90 |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刚 |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双向 动力 加压 螺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骨科双向动力加压螺钉。
背景技术
髌骨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位于膝关节正前方,包埋于股四头肌腱内,为三角形的扁平骨。底朝上,尖向下,前面粗糙,后面为光滑的关节面,与股骨的髌面相对,参与膝关节的构成其上下各由坚强的股四头肌腱及髌韧带连接。髌骨骨折可分为:无移位的骨折、移位的骨折和粉碎性骨折。当髌骨发生移位骨折时,由于肌腱的牵拉常造成骨折块向远近端移位,因此需要对移位的髌骨进行复位和固定,髌骨固定可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目前,对髌骨的内固定多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如图1所示,松质骨螺钉固定为单向固定,容易松脱,还需要另加外固定辅助;如图2所示,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采用钢针和钢丝进行张力带的固定,其缺点是纵向挤压力小,钢针上缠绕钢丝易滑脱,骨折断端会有间隙,不利于骨折处的愈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双向动力加压螺钉,该螺钉通过导针使骨折的骨头准确复位,并通过母钉和子钉对骨头进行双向加压固定,固定后的骨折断端无间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医用双向动力加压螺钉,该螺钉包括母钉、子钉和导针,母钉为圆筒状,筒内壁靠近母钉头部处设有内螺纹,母钉头部中心开有可使导针插入的圆孔;子钉为圆柱状,其上端设有与母钉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子钉中心开有可使导针插入的通孔。
如上所述的医用双向动力加压螺钉,其母钉头部为圆形,圆形内部设有正六边形凹槽,子钉的头部为圆形,圆形内部设有正六边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为双向加压螺钉闭合复位,加强内固定的牢固性使骨折达到微创化治疗。
2.本实用新型在子钉内设有导针,其可使骨折的骨头准确复位,不破坏髌骨血运,防止骨坏死。
3.本实用新型分为母钉和子钉,其安装及取出方便;术后病人可早期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松质骨螺钉固定示意图;
图2为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髌骨双向加压钉固定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母钉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母钉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子钉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子钉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前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螺钉包括母钉1、子钉2和导针3,母钉1为圆筒状,设有内螺纹,根据病人髌骨大小的不同,其长度为35~60mm,直径为3.5~4.0mm,母钉1头部为圆形,圆形内部设有正六边形凹槽,母钉头部中心开有可使导针3插入的圆孔;子钉2为圆柱状螺钉,长度为30~55mm,其上端设有与母钉内部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子钉2的底部为圆形,其直径为2.5~3.5mm,圆形内部设有正六边形凹槽,子钉中心开有可使导针3插入的通孔,通过凹槽旋转子钉2与母钉1,使子钉与母钉紧密结合。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以往的单向固定、切开复位、钢丝捆扎不牢、骨折再移位等缺点。髌骨双向加压钉是根据骨折端向双向移位的原理,在导针引导下,通过空芯钻头打一骨隧道,分别由远、近端沿导针将双向钉引入髌骨内,然后双向旋紧加压。
在手术中安装使用时,分别将螺钉的子钉和母钉安装在需要复位并固定的两个骨头上,如果骨折为移位骨折,先将导针通过子钉上的圆孔插进子钉内,再将子钉与导针一同插入母钉内,通过导针的引导,可对骨折的骨头进行准确的复位,骨头复位后,取出导针,旋转子钉,使子钉与母钉通过螺纹固定,从而将断裂的骨头复位并重新连接到一起,固定后的骨折断端无间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待骨折的骨头愈合后,即可将螺钉取出,螺钉的取出非常方便,不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其它骨折的治疗,为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早期回归社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庆升,未经郭庆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03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拼装竹席
- 下一篇:可自动出粉笔的粉笔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