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压节煤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0209.1 | 申请日: | 200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47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先;夏应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永先 |
主分类号: | F24H1/28 | 分类号: | F24H1/28;F24H3/00 |
代理公司: | 本溪新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军 |
地址: | 117000辽宁省本溪市明山***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煤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压节煤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热交换设备。现有的锅炉通常包括一个带有燃烧室的炉壳和设置在该燃烧室下方的炉排,以及安装在燃烧室上方或周边的盛水部件,且在燃烧室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加煤的炉门。该锅炉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炉门向燃烧室内加煤,当炉排上方的煤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经炉排将煤渣排出。由于该种锅炉需要打开炉门再加煤的过程,且炉门与燃烧室之间不可能气密性配合,致使外部的冷空气不断地进入燃烧室内,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因构成炉排的炉条之间具有一定的固定间距,而这个间距通过是不能调整的,并且炉排与外界直接相连通,外界冷空气会随意通过炉排不断地进入燃烧室内与其内的热源进行热交换,造成能源的进一步浪费。
中国专利1397775号公告一种名称为“散煤二次燃烟锅炉”提出一种可节能的技术方案。该专利在燃煤燃烧室的上部安装有一个过通集烟管相连通的燃烟燃烧室,下部设置有炉排和烟混风管。其意是想将煤转化为烟气后燃烧,以解决直接燃烧煤所产生的烟气排放造成的浪费,进而提高煤的利用率,以实现节煤。但,由于该种结构的锅炉也是采用炉排结构,致使外界冷空气同样不加限制地自由进入燃烧室内与其实现能量交换,从而导致能量损失;同时,因其增加燃烟燃烧室和集烟管等附加部件,使其结构变为复杂,造成制作成本的提高。
而中国专利2765062号公告的名称为“一种立式无烟节能锅炉”给出另一种节能的技术方案。该专利所提出的节能锅炉包括气化炉膛和高温炉膛,以及设置在气化炉膛与高温炉膛之间的连通管路,同时还包括送风机和安装在锅炉座与气化炉膛接合处的摆动炉排。在使用时,首先通过送风机的冷风管锅炉内的水面送风,使锅炉中的水雾汽通过气化炉膛的摆动炉排分解气化,再参与摆动炉排上部的没有完全燃烧的燃料促使其继续燃烧,进而实现节能。然而,送风机在工作时本身需要电能,再加上摆动炉排在摆动过程中所需的能量,致使该种锅炉在节能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且其结构更加复杂,其制作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可调整冷空气进入燃烧室内的数量和自补充煤这两种方式解决能源浪费问题的无压节煤锅炉。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无压节煤锅炉包括能形成燃烧室的内壁和间隔预定距离地设置在该内壁外部的以构成热交换腔的外壁,以及用于调节燃烧室底部进风量的控风机构。
所述燃烧室的上方安装有与其相连通的燃料储藏室。所述热交换腔内或者一个侧面的外部还有设置排气管路,且该排出管路的下端由控风机构控制,其上端延伸出热交换腔的外壁。
所述燃烧室的下部区域设置有自上而下逐渐变小的棱台形或圆台形的排渣腔室,在排渣腔室且与排气管路相垂直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有一个板件。
所述控风机构包括通过枢轴安装在排渣腔室下方的板件之间的集灰槽和设置在该集灰槽底部的联动板件,且在该联动板件延伸到排气管路的一端还安装有用于封闭或打开排气管路底部的活动门。所述枢轴的一端还安装有一个用于转动集灰槽的操作手柄。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无压节煤锅炉采用的控风机构能够调整进入燃烧室内的空气量,使燃烧室内的燃料能按预先控制的速度燃烧,以达到水或气体被加热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与煤燃烧所提供的能量基本平衡,同时在控制煤燃烧速度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阻碍超额的冷空气与燃烧室内的热能进行热交换,所以,该种结构的锅炉可以利用热量的供需平衡和尽可能减少能量交换这两种方式实现节能;而在燃烧室上方设置的燃料储藏室可以在燃烧室相对封闭的情况下为其供料,它能够解决开放式供料所带来的能量浪费问题;另外,集灰槽和联动板件,以及集灰槽均是由板件构成,所以,该锅炉的结构相当简单,其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无压节煤锅炉一个实施例的外观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中控风机构2及部分排气管路4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永先,未经胡永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02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载持碳纳米管的无机颗粒
- 下一篇:导航设备的交通信息接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