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09143.4 | 申请日: | 200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87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宣;陈金祥;林国庆;张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如涛 |
地址: | 350007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器 无功 补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调整无功功率的交流干线或交流配电网络的电 路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有复数组并联连接的电容补偿电路 和开关柜,所并联连接的电容补偿电路均各自对应连接有一投切开关,并通过 其对应连接的投切开关连接到开关柜。在使用时,可根据补偿需求,通过操作 对应电路的投切开关,从而投入相应的无功补偿量。然而,该技术的不足之处 在于:电力系统都存在无功补偿需求,因此通过投切开关的操作投入无功补偿 量成为不可避免的操作,而任何无功补偿量的投入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系统的 正常运行,因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也受到影响。
发明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使电网运 行更为稳定的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有一开关柜,其结构要点在于,还包括有相互 并联的复数组电容补偿电路和复数个投切开关,至少有一组电容补偿电路直接 连接到开关柜中作为常用在线补偿电路,其余电容补偿电路分别对应连接有一 投切开关,并通过该投切开关连接到开关柜中。
这样该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就提供了至少一组的常用补偿电路作为电力 系统的常规补偿量,只有当该系统的无功需求超过补偿量时,才需要进一步投 入其他的补偿电路,减少了系统的补偿投切操作,增加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 性。在常规电力设计中,每一电路都应该通过投切开关来实现投切操作,无论 该投切操作是否需要,从而形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种技术偏见,不从该投 切操作的需要去考虑投切开关的设计。本实用新型正是克服上述的技术偏见, 鉴于电力系统的不可避免的补偿需要,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员直接取消至少一 个投切开关,直接将电路连接到开关柜上,并带来如下技术效果:使电力系统 具有一常用补偿电路,实现常用无功补偿需求,减少了系统补偿的投切操作, 增加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优化系统的运行环境。当系统出现过补偿时,还 可直接切断开关柜的总开关,从而切断所有补偿,使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还带来一出乎意料的技术效果:即可减少一组负荷开关设备的 成本,降低了整体设备的投入成本,使本实用新型更具有实际实施的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常用在线的补偿电路应为所有补偿电路中补偿容量较低的电路。
这可根据系统的运行要求来设定,一般来说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都不会太 大,因此,常用在线补偿电路的补偿容量也不需要过大。优选的补偿量应该是 所有补偿电路中最低的电路,当补偿容量不足还可以投入其他补偿电路,也可 以防止过补偿的出现,导致不得不断开开关柜的开关。
投切开关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投切开关为一种真空断路器,或者为一种负荷开关,或者为一种隔离开关。
投切开关的选用可以根据所适用的电力系统的主变电的电压等级来确定, 选择成本低且可适用的投切开关是最优的方案。
复数组电容补偿电路中的电容容量按总额定容量进行配比。
这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处理,例如:
分为三组电容补偿电路,分别按总容量的33.3%、33.3%、33.3%进行配比,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电网无功补偿按33.3%、66.7%、100%等各不同比例进行按 需补偿。
或者,分四组电容补偿电路,均按总额定容量的25%配比,可以实现对电 网无功补偿按25%、50%、75%和100%的比例进行按需补偿。等量均分的配 比方式可以使电容补偿电路批量生产化,降低生产成本。
还可以根据补偿的精细要求,分成更多的电容补偿电路,但总容量是根据 系统设定的固定值。一种可选的较好的补偿方式是,分三组电容补偿电路,分 别按总容量的25%、25%、50%进行配比,同样可以实现对电网无功补偿按25%、 50%、75%和100%的比例等量均分的进行按需补偿。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未经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91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打桩设备沉管
- 下一篇:抗冲击力建筑基础灌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