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中水回用处理的膜分离沉降系统一体化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8790.3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1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俊川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2F1/5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1004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中水 用处 分离 沉降 系统 一体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是指一种用于中水回用处理的膜分离沉降系统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中水是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的杂用水,如用于灌溉、洗车、拖地板、冲马桶等,其水质介于饮用水和下水之间。为了节约水资源,回收中水进行重复利用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现有的中水回收利用设备通常是采用超滤膜组件加沉淀池组件设备,其主要缺点有:一,整个工艺设备占地面积大;二,超滤膜系统前需要采用砂炭滤系统、保安过滤系统等设备,设备投资大;三,对待处理水的水质要求较高,不适用于高污泥浓度的水质;四,超滤膜表面易发生污堵现象;五,工艺设备多,不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工人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中水回用处理的膜分离沉降系统一体化设备,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中水回用处理系统采用超滤膜组件加沉淀池组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中水回用处理的膜分离沉降系统一体化设备,包括膜分离器和沉降池,沉降池一体连设于膜分离器下方,膜分离器内设有浸没式膜组件和曝气系统;若干个膜组件组成一个膜块,若干个膜块组成一个膜堆,在同一水平位置上并排二个以上膜块,在垂直方向上并列二至三层膜块;每层膜块底部均设有曝气系统。
前述一种用于中水回用处理的膜分离沉降系统一体化设备,其沉降池包括若干排列于膜分离器下方的泥斗,该泥斗的形状为倒锥形,其底部设有排泥口,其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5-75°。
前述一种用于中水回用处理的膜分离沉降系统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系统包括一总曝气管及若干与该总曝气管垂直并连通的分支曝气管,各分支曝气管上方设有若干朝上的曝气头;所述总曝气管和分支曝气管均处于水平面内。
前述一种用于中水回用处理的膜分离沉降系统一体化设备,其膜堆下方、沉降池上方之间沿水平方向排列有挡泥板,各挡泥板倾斜设置。
前述一种用于中水回用处理的膜分离沉降系统一体化设备,其每个膜块的两侧设有用于冲洗膜块的布水管,布水管上开有布水孔。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一,采用浸没式膜组件与沉淀池相结合,大大减少工艺设备的占地面积;二,采用浸没式膜组件,省去中水回用中普通超滤膜系统前的砂炭滤系统、保安过滤系统等设备,减少设备投资;三,浸没式膜组件与普通超滤膜相比,对待处理水的水质要求大大放宽,可适用于高污泥浓度的水质,提高污泥浓度;四,设有曝气系统,由于气体曝气作用,加快流体剪切、摩擦力,可有效防止膜表面的污堵;五,较传统工艺设备少,可实现系统的全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投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六,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便于设备的安装及扩容;七,产水采用变频设计,恒定产水量,保证系统处理能力;八,设有清洗系统,去除膜面污堵,增长膜组件的工作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降池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曝气系统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5为图4中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参照图4和图5,用于中水回用处理的膜分离沉降系统一体化设备,主要结构包括膜分离器1和沉降池2,沉降池2一体连设于膜分离器1下方,膜分离器1内设有,由浸没式膜组件组成的模块3和曝气系统4。若干个膜组件组成一个膜块3,若干个膜块3组成一个膜堆,在同一水平位置上并排二个以上膜块3,在垂直方向上并列二至三层膜块3。每个膜块3内所含的膜组件的数量及每个膜堆内所含膜块3的数量均可根据需要而确定。每层膜块3底部均设有曝气系统4。
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沉降池2由排列于膜分离器1下方的泥斗21构成,该泥斗21的形状为倒锥形,其底部设有排泥口210,泥斗21的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为65-75°。
参照图3、图4和图5,曝气系统4位于每一层模块3的下方。该曝气系统4包括一总曝气管41及若干与该总曝气管41垂直并连通的分支曝气管42,各分支曝气管42上方设有若干朝上的曝气头43,总曝气管41和分支曝气管42均处于水平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俊川,未经王俊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87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