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热管及热泵技术干燥物料的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008730.1 | 申请日: | 2007-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06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 发明(设计)人: | 杨兰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兰钦 |
| 主分类号: | F26B3/12 | 分类号: | F26B3/12;F26B23/1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素华 |
| 地址: | 350000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热管 技术 干燥 物料 设备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物料干燥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热管及热泵技术对食品、饲料、化工、医药等领域物料进行干燥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食品、饲料、化工、医药等加工业用于物料的干燥的设备通常由一个燃烧炉及一个喷雾干燥器构成。空气或其它气体经过燃烧炉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进入喷雾干燥器,对喷雾干燥器中的物料进行干燥。干燥完的混合着相当大比例的物料颗粒的热蒸汽及污水直接排出,不仅造成热能损失严重,其燃烧炉产生大量的CO2气体及干燥完排出的热蒸汽及污水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热管及热泵技术进行物料干燥的设备,可实现冷水及热能的回收再利用,是一种高效、节能、无污染的物料干燥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热管及热泵技术进行物料干燥的设备,包括喷雾干燥器,喷雾干燥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形成一密闭的气体循环回路,所述气体循环回路上还并联连接一热管和一热泵系统。
如上所述热泵系统为二级热泵系统,包括第一、二冷凝器和第一、二蒸发器,第一、二压缩机和第一、二彭胀机;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一压缩机、第二蒸发器、第一冷凝器和第一彭胀机形成一工质回路;所述第二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和第二彭胀机形成一工质回路。
其中,所述热泵系统中的第二冷凝器与热管的热端相连接,并连接至喷雾干燥器的进气口;所述热泵系统中的第一蒸发器与热管的冷端相连;所述热管的冷端连接喷雾干燥器的出气口。
其中,所述气体循环回路上处于热管的两端之间连接一风机。
其中,所述热管的冷端与蒸汽发生器的出气口之间还设有一除尘器组,所述除尘器组进气口连接喷雾干燥器的出气口,除尘器组出气口连接热管的冷端。
其中,所述除尘器组由第一除尘器、第二除尘器、第三除尘器用导气管顺次连接组成;其中第一除尘器进气口连接喷雾干燥器的出气口;第三除尘器连接热管的冷端。
其中,所述第三除尘器还设有一进汽口及一出水口,所述进汽口连接一蒸汽发生器,所述出水口连接至一输水器的进水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料干燥设备,其利用热泵系统将气体加热,再采用热管作为传热元件,为热能及水份设置循环回路,可实现冷水及热能的回收再利用。由于热管是利用工质相变的物理过程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和良好的等温性,且具备低噪声、高效能的技术优势,是一种高效的强化传热元件。热泵技术是全世界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一项新型能源技术,其基本原理基于逆卡诺循环,从低温热源中吸取热量,并将其传输给高温热源以供使用,传输到高温热源中的热量不仅大于所消耗的能量,而且大于从低温热源中吸收的能量,在标准工况下,系统消耗1个单位的能量,从低温热源中提取0.4-7个单位的能量,合在一起输出1.4-8个单位的能量。另外,在喷雾干燥器的出气口设置除尘器组,可将混有物料颗粒的热蒸汽进一步净化,将物汽分离,既提高成品产量又无污染排放。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真下做到:节能、节水、无污染,且对于长期生产而言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干燥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干燥设备,主要包括喷雾干燥器1、热管2、热泵系统3、除尘器组4、输水器5以及风机6。所述喷雾干燥器1、除尘器组4、风机6用导管连接构成一密闭的气体循环回路,所述热管和热泵系统并联式连接在气体循环回路上风机2的两端。
其中,所述热管2包括冷端21及热端22;可将热量源源不断地从冷端21传到热端22。本实施例中的热管为分体式热管,即热端和冷端一高一低分置,并用两根管连接,管内充满工质。当热管的冷端受热时(即两端出现温差时),一根管内的液体工质蒸发汽化,蒸汽在压差之下流向热端放出热量并凝结成液体从另一根管利用自身重力回流,如此循环不已,热量得以沿热管迅速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兰钦,未经杨兰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87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吸盘的相框
- 下一篇:一种制备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纳米胶束制剂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