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芯运动鞋底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008632.8 | 申请日: | 2007-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45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 发明(设计)人: | 丁世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A43B5/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钟毅虹 |
| 地址: | 362211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鞋结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运动鞋的鞋底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人的脚是由26块骨骼组成,人的行走过程是一个很复杂而且科学的骨骼/肌肉协调运动的过程,脚从触地到抬脚离地受到一个向上的冲力和向前的摩擦力,在脚触地的瞬间受到一个很大的冲力,在抬脚离地前需要对地面施加一作用力以得到向前的摩擦力。一个人在跑步时,脚触地瞬间受到地面的冲击力将达到人体重量的三倍,这么大的冲击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80%以上的人的脚是以脚后跟外侧先着地。因此可以知道后跟和脚外侧部分是需要重点避震的部位。现有较多采用的避震措施如中国专利文献于2006年3月29日公告的ZL2004 2 0012964.X一种改进的运动鞋鞋底结构。鞋内嵌设有吸震球,还在吸震球下方嵌设有中空环状体能量吸收锁,能量吸收锁环边缘间隔分布的数个条状肋末端托起吸震球。虽起到有效的避震效果,但其结构不够稳定,鞋底避震功能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磁芯运动鞋底,其能为运动中的脚部提供更显著的避震效果,其稳定的结构提升了鞋底的避震功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磁芯运动鞋底,鞋跟内嵌设有吸震球,吸震球下方设有带中孔的能量吸收锁,能量吸收锁的中孔由孔内缘间隔向内延伸出一个以上的条状肋,所述的吸震球与能量吸收锁的接触面凹设一个以上的固定槽,所述的条状肋嵌设于该固定槽内;能量吸收锁中部呈拱状,且向外间隔延伸一个以上的支撑条。
能量吸收锁与鞋跟底之间还设有一防护垫。
鞋跟为中空拱状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通过吸震球及能量吸收锁中部拱状结构的弹性变形,所产生的能量由吸震球通过能量吸收锁传递至其支撑条,再由支撑条分配给整个鞋底从而起到显著的避震作用。鞋跟的中空拱状结构设计也同时起到分散冲击力而避震的作用,且提供给足部稳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了鞋底的避震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磁芯运动鞋底实施例一:中空拱状结构的鞋跟1内嵌设有弹性材料制成的吸震球2,吸震球2下方设有带中孔31的高硬度TPU材料制成的能量吸收锁3,能量吸收锁3的中孔31由孔内缘间隔向内延伸出数条状肋32,其中部呈拱状,且向外间隔延伸三个的支撑条33。所述的吸震球2与能量吸收锁3的接触面凹设数个固定槽21,条状肋32紧密配合嵌设于该固定槽21内。能量吸收锁3与鞋跟底5之间还设有一防护垫4,其形状可为圆环状或圆片状,起到加固连接能量吸收锁3与鞋跟底5及防水、防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磁芯运动鞋底还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中空拱状结构的鞋跟6外包覆一层定型套7。
运动时,脚跟向下的压力先使吸震球2弹性变形,从而吸收一部分能量,该压力由吸震球2通过高强度的TPU材料制成的能量吸收锁3上条状肋32传递到能量吸收锁3,再通过能量吸收锁3中部拱状结构的弹性变形,再一次吸收的能量由支撑条33分配给整个鞋底,地面产生的弹力通过相反传递路径传导,在这个过程中被分布到整个鞋底,从而起到显著的避震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鞋跟的中空拱状结构设计也同时起到分散冲击力而避震的作用,且提供给足部稳定的支撑作用。实施例二中的鞋跟6外包覆一层定型套7,更加强了本实用新型减震系统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86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