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脱箍胶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8400.2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4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平 |
主分类号: | F16L33/00 | 分类号: | F16L3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秀丽 |
地址: | 350003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脱箍 胶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脱箍胶管,它主要用于对胶管外观要求高(如要求光滑等)的柴油机管路的柔性连接或汽车、工程机械等机器设备通水、汽管道的柔性连接。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柴油机管路的柔性连接或汽车、工程机械等机器设备通水、汽管道的柔性连接的橡胶胶管,其表面大部分都较为光滑,如图1所示。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马力不断地提高,使得与之相配合的胶管使用部位的温度和工作压力也都有很大的提高,加之橡胶在高温下会有一定的软化现象,导致抱箍与胶管光滑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下降,两者抱不紧,再加上胶管内部强大的压力,使胶管有较大的体积膨胀,因此常出现胶管脱箍现象。当胶管使用压力增大时,以往的做法通常都是通过增加增强层的层数来增加胶管强度,但这样做却会导致胶管失去柔软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脱箍胶管,它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胶管在使用过程中的脱箍现象,而且使胶管在几乎不增加增强层的情况下,既提高了胶管使用压力,又保持了胶管柔软特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胶管管体,其特征在于:在胶管的连接端部设有防脱凸起部。
较之已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胶管的连接端部设有防脱凸起部,有效地解决了胶管在使用过程中的脱箍现象;使胶管在几乎不增加增强层的情况下,既提高胶管使用压力,又保持胶管柔软特性。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防滑凸起部可为设于胶管外圆周边缘部位的外凸缘,或设于胶管外圆周边缘处、且直径由内到外从正常直径逐渐增大的渐变外凸起,或设于胶管外圆周边缘处、且直径由内到外从正常直径逐渐减小的渐变内凸起。所述胶管外圆周抱箍部位还可设有多道防滑凸纹以加强抱箍与胶管之间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普通胶管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构造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所述防脱凸起部为设于胶管外圆周边缘部位的外凸缘2。所述外凸缘2的高度为3~5mm,宽度为5~10mm。增加了凸缘2的胶管1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抱箍卡在凸缘2内,在发动机的温度和压力提高后不至于造成脱箍现象,并且给胶管1的装配带来了便利,使得抱箍的卡位更加准确、整齐。
如图5所示,在所述胶管1外圆周抱箍部位还可设多道防滑凸纹5以增强抱箍与胶管1之间的摩擦力。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所述防脱凸起部为设于胶管1外圆周边缘处、且直径由内到外从正常直径逐渐增大的渐变外凸起3。所述胶管1渐变外凸起3部位的口径端边缘壁厚比正常壁厚增加20%~40%;当管口内径为φ100mm及以下,则渐变外凸起3部位的长度为25~30mm;当管口内径为φ100mm以上,则渐变外凸起3部位的长度为40~50mm。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所述防脱凸起部为设于胶管1外圆周边缘处、且直径由内到外从正常直径逐渐减小的渐变内凸起4。所述胶管1渐变内凸起4部位的口径端边缘壁厚比正常壁厚增加20%~40%;当管口内径为φ100mm及以下,则渐变内凸起4部位的长度为25~30mm;当管口内径为φ100mm以上,则渐变内凸起4部位的长度为40~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平,未经刘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8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