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桩快速对桩定位箍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07979.0 | 申请日: | 2007-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74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0 | 分类号: | E02D1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秀丽 |
地址: | 350003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定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时使用的管桩对桩装置,特别是一种管桩快速对桩定位箍。
背景技术
PHC管桩以其成桩工艺先进、桩体质量可靠、桩身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适宜等优点,在软弱地基条件下的多层、中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有的管桩沉桩工艺主要有锤击式和静压式,由于锤击沉桩噪音大、振动大,不符合现代城市建筑施工环保要求,已限制不能在市区使用;而静压式沉桩工艺以沉桩时噪音振动小、符合环保要求,成为近年来市区沉桩的主要方法。由于PHC管桩单节桩最长一般只能用到15m,而中高层建筑的桩长大都在30m以上,因此常采用2~3节管桩进行配桩,桩间联接一般采用焊接,焊接前的一道工序称之为对桩。按规范要求,对桩后上、下节桩两块端板轴向错位距离应小于2mm。
原有的对桩工序操作过程为:上节桩就位后,先用人工粗略对位,再用钢橇杠从不同方向撬动上节桩,经多次撬动后,方可使上下两节桩对齐。工序持续时间约4min。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桩快速对桩定位箍,它可大大缩短对桩时间,提高对桩质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内径与管桩外径一致的半圆形箍,两半圆形箍的其中一端通过销、孔配合的方式铰接在一起,另一端可绕铰接销自由转动。
工作时,将上节管桩相对下节管桩就位后,不需粗略对桩,只需将两半圆形箍套在两节管桩的相邻端桩帽外,之后利用外力使两半圆形箍闭紧合成一个圆形箍。在此过程中,上下节管桩的桩帽处均受到了来自两个半圆形箍圆周的径向力,并在该力作用下使上节管桩移位,并对准下节管桩,从而使上下节管桩准确对位,整个工序的持续时间只要20s左右。
较之已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大大缩短对桩时间,而且可大大提高对桩质量。
为了方便推动两半圆形箍闭合,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于:两半圆形箍中至少有一个半圆形箍的外圆周部上设有用于推动其转动的操作手柄。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桩质量,同时减小对桩时使用的外力,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一个半圆形箍的自由端外侧部设有向外凸起的挡卡,另一个半圆形箍的自由端外侧部与加力杠杆的转动支点通过销、孔配合的方式铰接在一起;所述加力杠杆的前端部设有用于在两半圆形箍闭合时扣住挡卡以使两半圆形箍紧闭的钩部,加力杠杆的钩部到其转动支点的力臂较其施加外力端到其转动支点的力臂小。这样当两半圆形箍闭合时,转动加力杠杆,使其钩部勾住挡卡并继续向同一方向适当转动,即可利用杠杆原理,在较小的作用力下,使两个半圆形箍快速省力地合成一个圆形箍。
为了提高半圆形箍的强度和硬度,所述半圆形箍最好为钢箍,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制成的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初步套入两半圆形箍状态示意图。
图4是两半圆形箍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5是松开两半圆形箍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半圆形箍,2、销,3、孔,4、操作手柄,5、挡卡,6、加力杠杆,7、销,8、孔,9、加力杠杆的钩部,10、加力杠杆的施加外力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管桩快速对桩定位箍包括两个内径与管桩外径一致的半圆形箍1,两半圆形箍的其中一端外侧部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耳部,耳部上设有销孔3,两半圆形箍的耳部通过穿置于销孔3内的销2铰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两半圆形箍的另一端可绕铰接销2自由转动。所述半圆形箍最好为钢箍,当然也可以用其它材料制作半圆形箍。
两半圆形箍中至少有一个半圆形箍的外圆周部上设有用于推动其转动的操作手柄4,图1中两个半圆形箍的外圆周部上都设有操作手柄。
其中一个半圆形箍的自由端外侧部设有向外凸起的挡卡5,另一个半圆形箍的自由端外侧部与加力杠杆6的转动支点通过销7、孔8配合的方式铰接在一起(连接方式可参照图2所示);所述加力杠杆的前端部设有用于在两半圆形箍闭合时扣住挡卡以使两半圆形箍紧闭的钩部9,加力杠杆的钩部到其转动支点的力臂较其施加外力端10到其转动支点的力臂小。
下面按桩长35m,配3节桩,在正常的环保时间下施工,分析采用本实用新型管桩快速对桩定位箍后,一台桩机每年可产生的经济效益:
单个对桩工序节约时间=4min-20s=3min4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79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