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展示架用支撑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07316.9 | 申请日: | 2007-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32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宏泽 |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宁 |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展示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展示架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展示架中的隔板A或挂杆是通过基座10和插杆20支持在立板B上,如图1所示。具体地说,在立板B上钻孔B1,将基座10穿插在孔B1中,并直接借助螺钉30或其它固定件固定在立板B上,插杆20紧固插置在基座10中,并伸露在立板B表面,形成支撑点,隔板A架放(或挂杆悬挂等)在众支撑点上,即组装在展示架中。
此安装结构中,因为受力通过插杆20、基座10传递到立板B,使受力集中于立板B的孔B1处,易造成立板B变形,尽管为了减轻立板B变形,业者在立板B的背部加固了铁片40,配合图2所示,但是,如此不仅制作加工麻烦,而且,铁片40仅能改变整个立板B的局部抗弯曲能力,且在孔B1处局部变形现象仍不可避免,造成基座10易因孔B1变形甚至开裂而松动甚至脱落,直接影响架放或悬挂效果。所以,上述结构实有改进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展示架用支撑装置,以避免立板变形、开裂,使支撑更稳定、牢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展示架用支撑装置,由型材、基座、插杆组成,型材固定在立板的背面,基座穿过立板的开孔并固定在型材上,插杆紧固插置在基座中并伸露在立板表面,形成支撑点,隔板或挂杆被支持在支撑点上。
所述型材具有平直的底板和“冂”型的拱板,底板对应于立板的开孔形成通孔,基座的里端穿过立板的开孔、底板的通孔而固定在型材的拱板上。
所述型材的拱板还形成通孔,插杆的里端穿过基座并穿插在拱板的通孔中。
所述插杆的里端形成轴向剖槽,型材拱板的通孔对应此轴向剖槽形成防转条,插杆的里端穿插在拱板的通孔中时防转条卡入轴向剖槽中。
所述插杆的里端也可为方形轴,型材拱板的通孔为方形孔,插杆的方形轴里端穿插在拱板的方形通孔中等方式。
所述基座的内壁上嵌有垫圈或其他弹性元件。
所述基座由内基座和外基座对接而成,外基座在与内基座对接的端面上形成凹陷的台阶和凹槽,垫圈设置在此台阶上,且垫圈的边缘对应凹槽形成凸垣,此凸垣嵌入凹槽中。
所述插杆伸露在立板表面的一端形成搁置隔板或紧固挂杆的平面。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用于隔板或挂杆组装时,受力是通过插杆和基座传递到立板和型材或完全传递到型材的底板和拱板上,使受力分散,避免造成立板的变形和开孔的变形及开裂,确保架放或悬挂效果,使隔板或挂杆支撑更加稳定、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隔板与立板之间的安装侧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隔板与立板之间的安装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垫圈未示出);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垫圈未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3、4和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展示架用支撑装置的两个较佳实施例,由型材1、基座2、插杆3组成。
配合图5所示,型材1借助螺钉5或其它固定件穿过孔14锁固在立板B的背面。型材1具有平直的底板11和“冂”型的拱板12,底板11对应于立板B的开孔B1形成通孔13,拱板12还形成通孔15,通孔15中形成防转条16,拱板12另形成孔17。
基座2穿过立板B的开孔B1和底板11的通孔13,里端借助螺钉6或其它固定件穿过孔17锁固在螺孔25中而固定型材1的拱板12上。基座2的内壁上嵌有垫圈4。具体嵌置方式可如此实施例一,配合图5所示,将基座2设计由内基座22和外基座21组成,外基座21在与内基座22对接的端面上形成凹陷的台阶23和凹槽24,垫圈4设置在此台阶23上,垫圈4的边缘对应凹槽24形成凸垣41,此凸垣41嵌入凹槽24中,将内基座22和外基座21焊接或以其它方式连接固定在一起,使垫圈4嵌置在基座2的内壁上;也可以如图6所示基座2为一体成型,或者以其它方式组成,将垫圈4直接嵌置在基座2的内壁上,基座不限于用何种材料或何种组成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宏泽,未经李宏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73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