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解式伞下巢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7145.X | 申请日: | 200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00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福太洋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B25/06 | 分类号: | A45B25/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1021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解 式伞下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的结构,具体地说是指用于可环保分解伞的下巢。
背景技术
按伞骨结构划分,伞可分为直骨伞和折叠伞,按开启方式分,直骨伞又可分为自动伞和手动伞。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在伞的寿命结束后,要求对其进行符合环保要求的处理,也就是将伞拆解为各个零件,再按各零件的材料不同进行归类处理。其中,下巢的拆解也是整把伞拆解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下巢的可拆解结构也是影响整把伞的易拆解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拆解的伞下巢。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分解式伞下巢,包括下巢主体和伞骨定位套,该下巢主体为一空心柱状体,其空心部分滑套于伞中棒上,该空心部分的上部形成一直径扩大部,伞骨定位套的中部也形成一滑套于伞中棒上的空腔,其下端部形成一插套于所述直径扩大部中的定位套筒,该定位套筒的外周壁与所述直径扩大部的内周壁之间通过卡接方式实现上下方向的定位;伞骨定位套设有供伞骨端部自其下端面由下向上置入的伞骨定位槽,所述下巢主体上端面将该伞骨端部限制于伞骨定位槽内;下巢主体侧壁还设有弹节孔。
前述分解式伞下巢,其伞骨定位套的定位套筒外周面设有一定位卡环,所述下巢主体空心部分的直径扩大部内周壁设有与该定位卡环相配合定位的定位卡槽。
进而,所述伞骨定位套的下端面设有定位孔,所述下巢主体上端面设有与该定位孔配合以使二者在圆周方向定位的凸柱。
前述分解式伞下巢,其下巢主体空心部分的直径扩大部的内侧壁设有一L形卡槽,该L形卡槽包括互相连通的纵向槽和横向槽,该纵向槽的上端部贯通至下巢主体的上端面,所述定位套筒外周面对应位置设有与该L形卡槽配合的凸部,该凸部经该纵向槽进入该横向槽,使伞骨定位套定位于下巢主体上。
前述分解式伞下巢,其伞骨定位槽包括径向部分和圆周方向的部分,该径向部分贯通伞骨定位套的上、下端面及外周面,该圆周方向的部分与径向部分交叉,并贯通至伞骨定位套的下端面。
进而,该下巢主体的上端面设有与各伞骨定位槽的径向部分一一对应的弧形槽。
前述分解式伞下巢,其下巢主体于其弹节孔处设有一按钮座,该按钮座设有与弹节孔对应的按钮安装孔,该按钮安装孔内枢设有一按钮,该按钮的两侧边中部与按钮安装孔的两侧壁枢接,该按钮内侧的下部形成与弹节抵接的施力部。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一,由于伞骨定位套与下巢主体之间很容易拆装,因而可方便地将伞骨从该下巢分离,达到分解目的;二,其分解过程非常简单,无需使用任何额外的工具;三,结构紧凑、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三下巢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至图3,该分解式伞下巢包括下巢主体1和伞骨定位套2,该下巢主体1为一空心柱状体,其空心部分10滑套于伞中棒上,该空心部分10的上部形成一直径扩大部12;伞骨定位套2的中部也形成一滑套于伞中棒上的空腔20,其下端部形成一插套于所述直径扩大部12中的定位套筒22,该定位套筒22的外周壁与所述直径扩大部12的内周壁之间通过卡接方式实现上下方向的定位;伞骨定位套2设有供伞骨端部自其下端面由下向上置入的伞骨定位槽21,所述下巢主体1上端面将该伞骨端部限制于伞骨定位槽21内。下巢主体1侧壁还设有与伞中棒上的弹节配合定位的弹节孔11。
参照图2、图3,该伞骨定位套2的定位套筒22外周面设有一定位卡环221,所述下巢主体1空心部分10的直径扩大部12内周壁设有与该定位卡环221相配合定位的定位卡槽121,伞骨定位套2与下巢主体1之间由此实现竖直方向的定位。所述伞骨定位套2的下端面设有定位孔23,所述下巢主体1上端面设有与该定位孔23配合以使二者在圆周方向定位的凸柱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福太洋伞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福太洋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71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故障限流系统
- 下一篇:用于认知超负荷的设备用户的交互式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