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流量虹吸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7124.8 | 申请日: | 2007-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77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林直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7D5/40 | 分类号: | B67D5/40;B67C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流量 虹吸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虹吸器,特别是一种可调节流量虹吸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有发生一些需要将大容器中的液体分装到小容器中,如将大桶的食用油分装到消费者所需要的小桶或瓶子中,按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提拉式抽吸筒,费力且局限性较大。
申请号为94201961.X的实用新型专利,介绍了一种液体虹吸器,其主要特征是,装在壳体内的正反二个单向阀共同连接一个气囊,其中反方向阀通过连接管连接三通或四通。
申请号为90206027.9的实用新型专利,介绍了一种液体虹吸器,采用具有弹性气袋为负压源,气袋两侧设有与之相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上有排气阀,出液管上有控制阀,使用时靠负压实现引流。
申请号为92 1220307.5的实用新型专利,介绍了一种液体自动虹吸器,由圆筒形容器内安放着一个可上下浮动的爪形状的单向阀芯,并用一个阀座将单身阀芯封住,同时在器体的下端套有输送液体的软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取用、转移、分装高位置放置的箱、桶、缸等容器内液体的可调节流量的虹吸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流量虹吸器,由吸液软管、快装接头、吸液器、活塞体、中空活塞杆、下盖、手柄、流量调节开关、开关拨叉、排液软管、单向球阀、挂扣、挂索、过滤网、支撑肋板、O形圈组成。过滤网装在吸液软管的前端,单向球阀装在吸液软管与吸液器之间,O形圈套在活塞体圆柱面的环型凹槽上,吸液器内腔通过中空活塞杆与吸液软管和流量调节开关连接,流量调节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排液软管。吸液器近吸液软管端的外壁设有挂扣。吸液软管装有过滤网的一端没入待吸液体液面,排液软管通往分装的容器,吸液器外壁的挂扣或挂索挂在方便操作的位置上。工作时,关闭流量调节开关,拉动中空活塞杆,则活塞体从吸液器内腔的上死点往下运动,吸液器内腔产生的负压将待吸液体吸入吸液器内腔,然后,打开流量调节开关。由于待吸液体液面所在的位置高于分装容器,则待吸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吸液器内腔、中空活塞杆、流量调节开关、排液软管自动流入分装容器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流量虹吸器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以调节流量,排气吸液过程,只须人工简便操作一次,其后便可自动完成,室内外均可使用,适用于在各种场合转移、分装液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调节流量虹吸器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为活塞剖面示意图;
图3为中空活塞杆及支撑肋板A-A面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公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流量虹吸器,以下结合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一种可调节流量虹吸器
一种可调节流量虹吸器如图1所示,由吸液软管1、快装接头2、吸液器3、活塞体4、中空活塞杆5、下盖6、手柄7、流量调节开关8、开关拨叉9、排液软管10、单向球阀11、挂扣12、挂索13、过滤网14、支撑肋板15、O形圈16组成。吸液器3为一中空圆筒,其一端有一通孔通过快装接头2与吸液软管1连接,另一端下装着下盖6;吸液器3靠近吸液软管1端的外壁设有挂扣12,挂索13装挂扣12上,吸液器3的内腔装有活塞;活塞由活塞体4、中空活塞杆5、肋板15、O形圈16、手柄7组成;活塞体4、中空活塞杆5、支撑肋板15和手柄7连成一体,活塞体4的圆柱面上具有2个环型凹槽,2个O形圈16套在活塞体4的环型凹槽上;中空活塞杆5的一端与活塞体4连接,另一端通过手柄7与流量调节开关8连接;手柄7由肋板下端逐渐呈弧形缩小而成;手柄7的中心也有一个轴向通孔;流量调节开关8的另一端与排液软管10连接;吸液器3的下端设有下盖6,下盖6与吸液器3通过螺牙连接,下盖6的中心有圆孔,支撑肋板15可在其间作轴向运动。吸液软管1的另一端装着过滤网14。
活塞的结构如图2所示,活塞体4、中空活塞杆5、支撑肋板15、手柄7连为一体,活塞体4的圆柱面上有若干环形凹槽,O形圈16装在塞体4的圆柱面上的环形凹槽中。支撑肋板15如图3所示,呈十字形与中空活塞杆5连成一体。O形圈16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状圈,套在活塞体4的圆柱面上的环形凹槽中,每个环形凹槽配一个O形圈16,O形圈16与环形凹槽紧密结合。活塞体4的直径小于吸液器3的内径,O形圈16套入活塞体4的环形凹槽后与吸液器3的内腔壁过盈配合,形成密封。支撑肋板15的外缘与吸液器3的内腔壁有3-5mm间隙。
使用时,先将待吸液体置于高于排液软管10排液端的位置上,然后将流量调节开关8完全打开,活塞体4推到上止点,吸液软管1装有过滤网14的一端插入待吸液面,吸液器3内腔空气从排液软管10排出,挂索13挂在液体容器壁上;开始虹吸工作时,拨动开关拔叉9,将流量调节开关8关闭,用手握住手柄7拉动中空活塞杆5,将活塞体4拉到下止点,吸液器3的内腔产生负压,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吸液器3内腔,打开流量调节开关8,则待吸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吸液软管1、吸液器3、中空活塞杆5、流量调节开关8,最后从排液软管10自动流出;通过改变开关拨叉9旋转角度调节排液软管10的流量,关闭流量调节开关8则中断虹吸;中断虹吸后若再次打开流量调节开关8,仍可继续虹吸作业,实现一次吸取、多次取用,直至待吸液体流尽而中断虹吸;待吸液体的容器空了,需更换新容器后重新开始虹吸作业,才再次使用活塞。若需再次开始虹吸,则需推动中空活塞杆5,将活塞体4推到上止点,此过程单向球阀11起防止气液倒流的作用。中空活塞杆5的支撑肋板15外缘与吸液器3的内腔壁的间隙,可以使中空活塞杆5以吸液器3的内腔为导程,而且轴向运动灵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71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抗震球型钢支座
- 下一篇:反射大功率激光熔覆同轴送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