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构架用的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6870.5 | 申请日: | 2007-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46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伙;陈传瑞 |
主分类号: | E04G5/00 | 分类号: | E04G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2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构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构架用的组件。
背景技术
建筑房屋大都要用脚手架,建筑施工队用的脚手架,大都用钢管来构架,钢管做成一定长度作为钢管构架用的组件备用。当使用时,单根钢管长度不够,要加接钢管,钢管的加接是钢管与钢管之间通过钢管管套和旋紧钢管管套上的固定用螺钉、螺帽,来固定对接的两钢管,如此组装操作,构成脚手架。但如果脚手架高,构架时,每对钢管与钢管之间都通过钢管管套和旋紧钢管管套上的固定用螺钉、螺帽来固定对接的两钢管,则速度慢,脚手架越高,则组装操作时间越长。如果能设计特定结构形状的钢管构架用的对接用钢管组件,对接时,只要一钢管头插入另一钢管口内,一扭转,即可对接固定,对接两钢管速度就快得多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钢管构架用的组件--新型的对接用钢管组件:对接的两钢管,对接时,只要一钢管头插入另一钢管口内,一扭转,即可对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对现有钢管构架用的对接钢管组件结构进行改进,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接用钢管组件包括一对对接用钢管: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第一钢管的一管口的一边设有第一直角槽,该管口的另一边设有与第一直角槽对称的第二直角槽;第一钢管的另一管口的一边设有第三直角槽,该管口的另一边设有与第三直角槽对称的第四直角槽;上述各直角槽槽的宽度一致;所述的第二钢管有两管口,靠两管口附近均设有横穿第二钢管的固定钢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建筑用脚手架对接用钢管相比,本实用新型制作方便,易对接配合,只要将一钢管头插入另一钢管口内,一扭转,即可对接固定,对接两钢管速度就快得多了,省工省时,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款性价比好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钢管的一种具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钢管的一种具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具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对接用钢管组件包括一对对接用钢管:其中第一钢管1有两管口-管口3及端管口4;所述管口3的一边设有第一直角槽5,第一直角槽5形状为“”形,管口3另一边设有与第一直角槽5对称的第二直角槽6,第二直角槽6形状从剖视图上看,形状为“”形;(如从后视图上看,也为“”形),管口4的一边设有第三直角槽7,第三直角槽7形状为“”形;管口4的另一边设有与第三直角槽7对称的第四直角槽8,第四直角槽8,从剖视图上看,为形状“”形(如从后视图上看,也为“”形);上述各直角槽槽的宽度一致。从第一钢管1整体上看,所述各直角槽为中心对称,也就是说,把第一钢管1两端倒过来看,各直角槽直角角口朝向仍一样。第二钢管2有两管口-管口9及管口10,靠两管口附近均设有横穿第二钢管2的固定钢栓:靠管口9附设有横穿第二钢管2的固定钢栓11,靠管口10附设有横穿第二钢管2的固定钢栓12。
也可把上述直角槽的直角角口朝向均倒一个方向,即:第一钢管1管口3的一边设有第一直角槽5,第一直角槽5形状为“”形;管口3另一边设有与第一直角槽5对称的第二直角槽6,第二直角槽6形状,从剖视图上看,形状为“”形;管口4的一边设有第三直角槽7,第三直角槽7形状为“”形;管口4的另一边设有与第三直角槽对称的第四直角槽8,第四直角槽8,从剖视图上看,形状为“”形;上述直角槽槽的宽度一致。
上述第一钢管1的直径小于第二钢管2的直径,固定钢栓的直径略小于直角槽的槽宽,以便使第二钢管2上的固定钢栓套入第一钢管1的直角槽中。
使用时,只要将第二钢管2固定钢栓套入第一钢管1的直角槽的槽中,用手将第二钢管与第一钢管1对扭一下,第二钢管2的固定钢栓就卡在第一钢管1的直角槽的槽中了。
也可在第一钢管1的中间加套一钢管套13,其作用在于:万一第二钢管2的固定钢栓断裂,第一钢管1也不会沿第二钢管2下滑,以策安全。钢管套13可用固定镙钉固定在第一钢管1的中段部位,或是与第一钢管1的中段部位铸合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伙;陈传瑞,未经陈金伙;陈传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68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