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脱粒清选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06717.2 | 申请日: | 2007-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45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培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培坤 |
| 主分类号: | A01F12/44 | 分类号: | A01F12/4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3500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脱粒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脱粒清选机构,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大中型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系统基本上都是采用横置轴流式脱粒机和单层或双层震动筛结合离心风机作为脱粒清选机构,如背负式的广西桂林、上海向明,自走式的新疆2、福田,履带式的三联、柳林等联合收割机。上述的这些类型的稻麦联合收割机不但结构复杂、体积大、机身重、成本高,且负荷大、油耗高,同时,也不利于机具的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脱粒清选机构,该装置不但能够独立作为专用脱粒机使用,而且还可以应用于各种大、中、小型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中。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一种新型脱粒清选机构,包括竖立放置的筒形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形机壳上方出口的通道上连接有离心抽风机,下部侧壁设有进料口,所述的进料口一侧上方的筒形机壳内壁上斜设有一排螺旋形导纹,所述的筒形机壳内部设有与其同轴的脱粒机转子,所述的脱粒机转子与脱粒机壳之间设有编织筛,以利将谷粒与禾秆分离,所述的编织筛正对进料口及其上方螺旋形导纹的一侧设有断开口,所述的编织筛的内壁相应设有螺旋形导纹,所述的筒形机壳上方出口的通道上还设有侧向排渣口,下方设有具有侧向进风口的积料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效率高、性能可靠,不但可独立作为专用脱粒机使用,而且可应用于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中,使得机具小型化,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B-B剖面图。
图中,1是筒形机壳;2是脱粒机转子;3是编织筛;4是杆钉;5是离心抽风机;6是排渣机壳;7是检修门;8是螺旋形导纹;9是进料口;10是底板;11是积料斗;12是输送绞龙;13是进风口;14是调节风门;15是排渣口;16是螺旋形导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一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脱粒清选机构,它是这样构成的:包括竖立放置的筒形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形机壳(1)上方出口的通道上连接有离心抽风机(5),下部侧壁设有进料口(9),所述的进料口(9)一侧上方的筒形机壳(1)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导纹(8),所述的筒形机壳(1)内部设有与其同轴的脱粒机转子(2),所述的脱粒机转子(2)与脱粒机壳(1)之间设有编织筛(3),以利将谷粒与禾秆分离,所述的编织筛(3)正对进料口(9)及其上方螺旋形导文(8)的一侧设有断开口,所述的编织筛(3)的内壁相应设有螺旋形导纹(16),所述的筒形机壳(1)上方出口的通道上还设有侧向排渣口(15),下方设有具有侧向进风口(13)的积料斗(11)。
上述的筒形机壳(1)的断面为多边形或圆形,所述的筒形机壳(1)下端设有位于积料斗(11)上方的具有通风孔或不设通风孔的底板(10),所述的编织筛(3)与筒形机壳(1)之间的清选空间与积料斗(11)相通。
上述的积料斗(11)是由薄钢板制成的一种倒锥形积料机壳,所述的积料斗(11)底部设有输送绞龙(12),所述的进风口(13)设有调节风门(14)。
上述的进料口(9)上方的筒形机壳(1)上设有检修门(7),所述的螺旋形导纹(8)位于检修门(7)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脱粒清选机构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脱粒机转子(2)高速转动,由离心抽风机(5)与排渣机壳(6)所产生的抽力使筒形机壳(1)内部空间形成适当的负压上升气流,割下的稻麦被送到筒形机壳(1)的进料口(9)后,由脱粒机转子(2)上的杆钉(4)带入脱粒机内脱粒,同时,由于筒形机壳、编织筛上的螺旋形导纹(8、16)和上升气流的共同作用,禾秆由下至上逐渐上升,最后由排渣口(15)排出,在此过程中,谷粒及小颗粒禾叶杂物通过编织筛(3)进入清选空间,比重较大的谷粒由于重力作用沉降到积料斗(11)并由输送绞龙(12)送出,比重小的杂物则随气流上升到顶部由排渣口(15)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培坤,未经张培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67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耗无污染厢置发动机节能装置
- 下一篇:扫雪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