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手臂加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6539.3 | 申请日: | 200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90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手臂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手臂加热器,是电子技术新材料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一、静脉输液导致体温下降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寒冬季节输液,由于液体温度较低,常导致病人产生不良的输液反应,如输液时常出现肢体发冷、发麻、血管痉挛、疼痛及寒颤等现象,并造成体内微循环流速降低,影响治疗效果,特别是环境温度较低的地区,这种输液反应是经常和普遍的,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反应程度不同而已。
处于手术中的病人,其体温的变化对于麻醉有一定的影响,许多因素可以引起病人的体温变化,其中静注大量低温液体是手术过程中病人体温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低温液体进入体内需要吸收机体的热量方能达到正常的体温温度(1Kg液体升高1℃需要吸收418KJ的热量),这样就增加了机体额外的热量消耗,使体温更低。另外术中脏器长时间暴露、麻醉药物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抑制,均使手术中热量散失而影响病人导致体温降低。有研究表明,一个健康的人,当其体温低于35.5℃时,血浆中甲肾上腺素浓度可增至700%,血压明显升高;寒颤病人在术中及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术后渗血量和切口感染率也相应增多。
此外,术后的婴儿、老人及发烧病人,低温大容量输液常造成体温下降。据有关资料介绍,短期输注1个单位的冷凝血(即200毫升4℃库血)或1升室温下的晶体液可使机体平均温度下降0.25℃。低体温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凝血机能障碍、伤口愈合缓慢、感染几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药物代谢速度降低及严重的心肺疾患,在输液速度快、输液量较大时更容易发生,严重时还会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病人头晕、昏厥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等问题。
二、直接加热输液液体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输液加热器,都是直接将输液液体加热后再输入体内,因此,现有的输液加热器会产生以下问题:
1、生物制剂以及帮助消化的酶类药物,当温度过高时往往易使这些药物的疗效大为降低或者完全失效;
2、维生素C等氧化剂溶液极易氧化,温度过高时会使其氧化而发生变色、失效;
3、抗生素如果温度过高会破坏药物的结构使其失去药效;
4、对于冰冻或冷藏保存(-20℃~4℃)的药物,现有的输液加热器常常使药液温度加热至30℃~36℃之间,故易使这些药物的疗效大为降低或者完全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手臂加热器,该装置不仅能够解决低温输液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还解决了因直接对输液液体加热而引起的药物疗效降低或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由内设有电热元件组体的手臂包覆体构成,所述的包覆体两侧端设有系扣组件,以利包覆体包覆于手臂外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是:通过对正在输液的手臂直接进行加热,可有效防止静脉输液者的体温降低和能量丢失,从而解决了输液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和低温输液的多种并发症问题,此外还可以避免以往因直接对输液液体直接加热而引起的药物疗效降低或完全失效的情况发生。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是包覆体;2是插头;3是温度控制器;4电线;5是毯体;6是电热元件组体;7是系扣组件;8是二极管;9是限流保险管;10是电阻;11是绝缘熔融隔离层;12是发热丝;13是感温丝;14是发光二极管;15是单极三位置转换开关;16是双层螺旋加热线;17是感温丝;18是高强度芯线;19是发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一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65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