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信封的垫子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06500.1 | 申请日: | 2007-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07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易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昶邑(厦门)文具礼品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3L3/00 | 分类号: | B43L3/00;B43M7/00;G06F3/033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宁 |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厦门市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信 垫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用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可拆信封的垫子。
背景技术
通常,信封的拆启是用手撕去封口端或用剪刀将封口剪开来实现。这样,不仅拆启速度慢,而且,拆启信封时极易伤及信封中的内容物,特别是一些单据、凭证等重要纸件,因为这些纸件本身薄,不能从信封外通过触摸来判断其在信封中所处的位置,更是难免撕破、损坏之虞,造成更多的麻烦。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一种可拆信封的垫子,以解决存在于习用拆信方式中的上述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信封的垫子,以方便拆启且避免伤及内容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拆信封的垫子,在垫体上设有凹槽,凹槽的侧壁上设置刀片,刀片的刀身与垫体之间设有弹力元件,借助弹力元件抵顶使刀片的刀尖伸入凹槽中,在裁切信封过程中对刀尖进行适度限位。
所述弹力元件为冂形弹簧夹。
所述垫体凹槽的侧壁上形成组设弹力元件和刀片的定位区。
所述定位区中对应弹力元件和刀片分别设有凸点,弹力元件由凸点限位于定位区中,刀片的刀身上形成穿孔,刀片借助凸点插在穿孔中限位于定位区中。
所述凹槽的另一侧壁上对应刀片的刀尖位置形成导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用于拆启信封时,将信封插在垫体的凹槽中,然后,沿凹槽拉动信封,刀尖在弹力元件的作用下始终抵于信封上,方便地拆启信封,且借助弹力元件的弹性使刀尖裁切深度不会含括信封厚度的全部,能确保刀片不伤及信封中的内容物。本实用新型的垫体可以是书写垫板、鼠标垫等,此结构还可增进办公用垫子的功用,而成为多功能垫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刀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未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一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二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垫体1 槽11
导弧12 定位区13
凸点14 凸点15
弹力元件(冂形弹簧夹)2 刀片3
刀身31 刀尖32
穿孔311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可拆信封的垫子,可以是书写垫板、鼠标垫等,在垫体1上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侧壁上设置刀片3,刀片3的刀身31与垫体1之间设有弹力元件2,借助弹力元件2抵顶使刀片3的刀尖32伸入凹槽11中,便于裁切信封实现拆启,在裁切信封过程中对刀尖32进行适度限位,使刀尖32裁切深度不会含括信封厚度的全部,能确保刀片不伤及信封中的内容物。
其中,弹力元件2可选为冂形弹簧夹。刀片3的结构可如图4所示刀尖32为一字型,也可以如图5所示刀尖32为十字型。
为了方便组设弹力元件2和刀片3,垫体1凹槽11的侧壁上还形成定位区13,具体定位方式是:定位区13中对应弹力元件2和刀片3分别设有凸点14、15,弹力元件2由凸点14限位于定位区13中,刀片3的刀身31上形成穿孔311,刀片3借助凸点15插在穿孔311中限位于定位区13中。
为了使裁切更准确,凹槽11的另一侧壁上对应刀片3的刀尖32位置形成导弧12,当信封被拉至此处时,受刀尖32推顶信封会顺此导弧12产生偏转,并使刀片3绕凸点15也偏转,令刀尖32更准确地抵于信封上,方便裁切。
本实用新型未使用时如图6所示,用于拆启信封时,如图7、8所示,是从两个方向将信封插在凹槽11中的使用状态图,沿凹槽11拉动信封,刀尖32在弹力元件2的作用下始终抵于信封上,方便地拆启信封,且借助弹力元件2的弹性使刀尖32裁切深度不会含括信封厚度的全部,能确保刀片3不伤及信封中的内容物。此结构可增进办公用垫子的功用,而成为多功能垫子。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熟习此项技艺之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昶邑(厦门)文具礼品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昶邑(厦门)文具礼品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65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