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架式发光警示牌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6042.1 | 申请日: | 200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69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洪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志强 |
主分类号: | E01F9/016 | 分类号: | E01F9/016;E01F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700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架式 发光 警示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发光警示牌,其用于交通警示或交通管制场合。
背景技术
在公路上,汽车发生故障时需要在离汽车尾部一定距离的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后面的车辆注意绕行,防止发生追尾事故,在雨雾天气,行驶车辆会打开雾灯提醒尾随车辆注意避让,须将警示牌,置于事故车辆后规定的距离,警示驶来的车辆;现有常用的警示牌,则其表面上设有发光二极管,这样在使用时通过点亮二极管可以更加醒目地提醒司机及行人注意路况、交通等情况,防止出现交通意外,但现有的警示牌不好固定,同时沿车辆横向方向,为保持流线型,其表面一般设置成弧线形,这样现有的警示牌很难固定于车身上,使用十分不便;另外为了使警示牌更加醒目,发光警示牌一般设置成三角形结构,其尺寸较大,携带不便,若置于路,则过矮,会被围栏遮挡,可视范围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架式发光警示牌,该警示牌亮度高、使用携带方便、可视范围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架式发光警示牌,包括发光牌,所述发光牌包括设有若干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板及设于所述电路板外侧的灯罩,所述电路板与电源电连接,用于点亮各发光二极管,所述警示牌设为上下两排,以加强发光面积及醒目效果,所述发光牌安装于两支承杆间,支承杆两端固定于节合杆上,节合杆由上节合杆和下节合杆连接而成,节合杆可折叠或张紧展开。
所述节合杆插设于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上端设有锁紧手柄顶住节合杆,所述支撑杆下端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杆与支撑脚的端部安装于连接座,所述支撑脚之间设有连接固定杆,所述支撑脚上端设有局部齿轮,两支撑脚上端的局部齿轮互相啮合,连接座上设有限位板,限定支撑脚展开的角度。
所述支撑杆,其两支撑杆的底部之间设有拉紧杆,所述拉紧杆分为两节,两节拉紧杆之间设有转轴,转轴两局部转轴组成,两局部转轴大小不一,较大的局部转轴上套设有带圆环缺口的锁紧手柄,转动锁紧手柄使两局部转轴结合锁定,为了安装方便,两节拉紧杆之间还设有凸榫与凸榫配合的定位孔。
由于电路板上设置若干发光二极管,同时设置上下两排多个二极管发光区域,使指示牌亮度更高,更容易引起注意,同时设有支撑杆使警示牌升高,在更远的距离,便可视见,还可在大风大雨中使用,发光警示牌不会倒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架式发光警示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支撑杆、拉紧杆、连接固定杆、支撑脚的组合分解示意图;
图4为拉紧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拉紧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两局部齿轮的位置关系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支架式发光警示牌,包发发光牌11,所述发光牌11包括设有若干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板及设于所述电路板外侧的灯罩,所述电路板与电源电连接,用于点亮各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牌11设为上下两排,以加强发光面积及醒目效果,所述发光牌11安装于两支承杆12间,支承杆12两端固定于节合杆上,节合杆由上节合杆131和下节合杆132连接而成,节合杆可折叠或张紧展开。
所述节合杆插设于支撑杆4上,所述支撑杆4上端设有锁紧手柄8顶锁住下节合杆132,所述支撑杆4下端设有支撑脚1,所述支撑杆4与支撑脚1的端部安装于连接座6,所述支撑脚1之间设有连接固定杆2,所述支撑脚上端设有局部齿轮15,两支撑脚上端的局部齿轮15互相啮合,连接座6上设有限位板61,限定支撑脚展开的角度。
所述支撑杆,其两支撑杆4的底部之间设有拉紧杆5,所述拉紧杆5分为两节,两节拉紧杆之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由两局部转轴51、52组成,两局部转轴51、52大小不一,较大的局部52转轴上套设有带圆环缺口的锁紧手柄9,转动锁紧手柄9使两局部转轴51、52结合锁定。
由于电路板上设置若干发光二极管,同时设置上下两排多个二极管发光区域,使指示牌亮度更高,更容易引起注意,同时设有支撑杆使警示牌升高,在更远的距离,便可视见,还可在大风大雨中使用,发光警示牌不会倒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志强,未经洪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60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