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导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5643.0 | 申请日: | 2007-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22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秋香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6F1/20;H01L2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刚;赵海生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导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导热装置,尤指可以避免回流导柱于壳体的中空密闭腔室中倾倒的多功能导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电脑中央处理器或发光元件……等等热源上的导热或散热装置,一般是以铝或铜等导热材料形成有多数鳍片的鳍片体,该鳍片体,贴靠于热源上,使热源所产生的热能,可以通过热传递作用,传递至各鳍片上,以达到散热的目的。然而这种单纯以热传递作用做为导热、散热的装置,由于散热效率较差,已经无法因应目前新一代的电子元件散热需求。
因此,目前应用于热源的导热装置,有于一壳体中,形成有中空的腔室,令该壳体的一面界定为接热面,而其相对面界定为冷凝面,并于该腔室内顶撑有导热柱,除了可以有效强化壳体的结构,避免在把中空腔室抽真空的过程中,造成壳体的变形,且可通过各导热柱,将壳体接热面所接收的热能,传递至壳体远离热源的冷凝面上,另外,也可以使填装在中空腔室内的冷却液,经接热面受热蒸发并在壳体的冷凝面凝结呈液态的冷却液,可以循导热柱流回趋近于壳体的接热面上,形成一循环系统,然而,上述的导热柱,其两端呈一平面状,分别平整地抵靠于壳体的相对两侧,并无确实的固定,当壳体在进行腔室的抽真空作业时,很容易早成导热柱于腔室中倾倒,导致无法紧抵于腔室的相对两侧,除了无法增加壳体的强度外,各导热柱亦无法顺利地将接热面的热能,传递至远端的冷凝面上,使导热、散热效率不佳,而显有改进的必要。
本案创作人有鉴于此,乃予以研究创新,揭示出一种多功能导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导热装置,以克服上述传统结构的缺陷,达到提高散热效率、结构更加稳固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导热装置,包括:
一壳体,含有一注入有冷却液的中空密闭腔室,该壳体的一侧面为一接热面,其贴靠于一热源上;
网层,铺置于该中空密闭腔室的表面,其包括趋近于壳体接热面的蒸发层,以及远离该接热面的冷凝层;以及
数回流导柱,支撑于该壳体的中空密闭腔室中,其两端抵靠于该网层的蒸发层及冷凝层间;其特征在于:各该回流导柱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定位凸部,其对应地置入在该壳体相对两侧板体所凹设的定位凹部中。
其中,该壳体的接热面,呈一弧形面。
其中,该网层是由不同密度的数网层堆迭组成。
其中,各该回流导柱的外壁上轴向地形成有数导沟。
其中,各该回流导柱的外壁上附着有金属格网。
其中,各该回流导柱是由粉末冶金一体成型,其表面为一粗糙面。其中,该网层以金属粉末冶金成型。
一种多功能导热装置,包括:
一壳体,含有一注入有冷却液的中空密闭腔室,该壳体的一侧面为一接热面,其贴靠于一热源上,且于该中空密闭腔室中;以及
数回流导柱,支撑于该壳体的中空密闭腔室中;各该回流导柱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定位凸部,其对应地置入于该壳体相对两侧板体所凹设的定位凹部中。
其中,该壳体的接热面呈一弧形面。
其中,各该回流导柱的外壁上轴向地形成有数导沟。
其中,各该回流导柱的外壁上附着有金属格网。
其中,各该回流导柱由粉末冶金一体成型,其表面为一粗糙面。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回流导柱于壳体的中空密闭腔室中倾倒,且具有更佳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取实体,可由以下的说明及所附各图式,而得以明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于组合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3-3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图3标示“4”的区域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回流导柱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回流导柱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回流导柱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壳体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秋香,未经陈秋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5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