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使用插拔式系统硬盘的个人计算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05585.1 | 申请日: | 2007-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75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 发明(设计)人: | 戴晓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晓兵 |
| 主分类号: | G06F13/10 | 分类号: | G06F13/10;G06F9/44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53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插拔式 系统 硬盘 个人计算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个人计算机,尤其是一种可使用插拔式系统硬盘的计算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无论是以微软视窗(MicrosoftWindows)为操作系统的PC或以MacIntosh为操作系统的苹果机(Apple Computer),也无论是台式(Desk Top)或便携式(Lap Top或Notebook),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硬盘,其中一个必须是系统硬盘。系统硬盘里存有该机的操作系统软件和系统设置参数,以及系统设备(如声卡和显卡)的驱动程序。这些是计算机正常启动和运行所必需的。因此,目前所有个人计算机的系统硬盘都固定在该机的主机板上,只有打开机体外壳,才能将其取出。而除非两台计算机的系统配置和系统设备完全一致,否则每个系统硬盘都只能在其对应的计算机上使用,计算机之间的系统硬盘不能互换。
在现代社会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计算机应用正日趋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在不同的地方使用计算机来处理同样的数据或文档,对计算机的可移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携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满足了这样的需求。但便携式计算机较高的价格及其性能的局限性限制其广为普及,其体积和重量使其在不少情况下未能真正方便的携带。在使用一台以上计算机时,这些计算机之间不同版本用户数据和文档的同步与备份操作,也是一个既费时又伤神的事情。人们需要一个既能方便携带、又能兼顾性能需求、并能简化数据和文档同步与备份问题的移动计算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可使用插拔式系统硬盘的计算机。该计算机机壳上有一个移动(便携式)硬盘插口,使移动硬盘可以方便的插入和拔出。所述移动硬盘插口直接连接该计算机主机板上的硬盘接口。如使用者插入的移动硬盘为一系统硬盘(带有可运行的操作系统软件),开机后,该计算机即确认该使用者的移动系统硬盘为该机的系统硬盘并启动和运行。这样,使用者在任何一台此类计算机上都能使用自己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及文档。该计算机并可选配一个内置的系统硬盘,此内置系统硬盘在启动顺序的排序中位于移动系统硬盘之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计算机的机箱外表面上设有一个移动硬盘插槽。该插槽末端有一个移动硬盘连接插口,由一条硬盘数据线连接该计算机主机板上的系统硬盘插口。该插槽末端还有一个硬盘电源插头,连接所述计算机的电源。所述计算机的系统设置参数和系统设备的驱动程序储存在该机主机板上的存储芯片如BIOS芯片中。当将一个移动硬盘插入所述计算机的移动硬盘插口后开机,该计算机即自动侦测该移动硬盘里有否可运行的操作系统,即侦测该移动硬盘是否为一系统硬盘。如是,该计算机即确认该移动硬盘为其系统硬盘并启动该移动硬盘内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启动时即由主机板上的存储芯片中读取该机的系统设置参数和系统设备的驱动程序。如插入的移动硬盘为非系统硬盘(即不带有可运行之操作系统),则该计算机由其内置系统硬盘启动和运行(当该机配置有内置系统硬盘时),或不启动(当该机没有配置内置系统硬盘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公共场所如图书馆、教室、网吧、机场、车站、酒店、餐厅等配备有此类计算机时,使用者只需携带其移动系统硬盘,即可在任何一台此类计算机上运行其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来处理和储存数据和文档,完全如使用家中或办公室里的计算机一样。而移动硬盘只有普通烟盒般大小或更小,携带方便。使用者在家、办公室及外出都使用同一硬盘,免去更新同一文档在不同计算机里的版本所带来的困扰,也很容易作数据和文档备份。此类计算机可不配备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或只在内置硬盘中配备最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可降低成本,使计算机更易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要组成部分示意图。
图中1.系统主机,2.移动硬盘插口,3.电源开关,4.光碟(DVD/CD)机,5.键盘,6.滑鼠,7.显示屏,8.移动硬盘。
系统主机、键盘及显示屏可为一体结构,如便携式计算机。或只是系统主机与显示屏组合为一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晓兵,未经戴晓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55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