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阀门内的安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05564.X | 申请日: | 2007-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4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吴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蒙波 |
| 主分类号: | F16K17/30 | 分类号: | F16K17/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6000河北省秦皇岛***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阀门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阀门内的安全装置,属于阀门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气体阀门,主要分为手动控制阀和电磁控制阀两大类,现有的手动控制阀和电磁控制阀在遇到意外情况(事故)发生时,其本身不能立即自动关闭阀门,切断气路,所以这种传统的气阀容易造成气体外泄及事故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使用在气体阀门内的安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固定架、安全塞、弹簧、固定帽主要部分组成,将该装置安装在气体阀门内阀芯的前端部位后,当管路内的气体流量超过标定的安全值时,可起到立即自动关闭阀门、切断气路、防止气体外泄及事故发生的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气体阀门内的安全装置,它主要包括有固定架(5)、安全塞(8)、弹簧(3)、固定帽(1),其中:在固定架(5)的下端设有一个固定套(6),在固定架(5)的上端中部设有一个固定孔(9),固定孔(9)通过网条(4)与固定架(5)相连接,在安全塞(8)的下端设有一个塞头(7),在安全塞(8)的中部设有一个立柱(2),在立柱(2)上套有一根弹簧(3),固定帽(1)通过螺栓(10)与立柱(2)固定在一起。
首先,用ABS材料或尼龙材料通过专用模具铸造出固定架(5)【固定架(5)、固定套(6)、网条(4)、固定孔(9)铸造成一个整体】,再用ABS材料或尼龙材料通过专用模具铸造出安全塞(8)【安全塞(8)下端的塞头(7)和安全塞(8)中部的立柱(2)与安全塞(8)铸造成一个整体】,再用ABS材料或尼龙材料通过专用模具铸造出固定帽(1),使用专用设备制作出弹簧(3)。
组装时,首先将安全塞(8)从固定架(5)的底部插入到固定架(5)内,将立柱(2)穿过固定孔(9)后,再将弹簧(3)套在立柱(2)上,然后用螺栓(10)将固定帽(1)与立柱(2)固定在一起。
在气体阀门内安装使用本安全装置时,将本安全装置上的固定套(6)嵌入到气体阀门内阀芯前端的气道端口部位,当管路内的气体流量超过标定的安全值时【安全值的大小是通过弹簧(3)的弹性系数进行标定的】,管路内的气体即可迅速推动安全塞(8)向气体阀门内阀芯前端的气道端口移动,此时安全塞(8)可将气道端口封闭,切断气路,从而防止了气体外泄及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2、可根据使用环境,采用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来标定气体流量的限定值,从而达到自动关闭阀门、切断气路、防止气体外泄及事故发生的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气体阀门内的安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气体阀门内的安全装置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气体阀门内的安全装置安全塞的剖面图。
如图1、图2、图3所示,上述气体阀门内的安全装置的各组成部分由下列阿拉伯数字进行表示:
1.固定帽、2.立柱、3.弹簧、4.网条、5.固定架、6.固定套、7.塞头、8.安全塞、9.固定孔、10.螺栓。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需给管径为1/2(M)的气体阀门内制作安装本安全装置时:
图2所示,用ABS材料或尼龙材料通过专用模具铸造出固定架(5)【固定架(5)、固定套(6)、网条(4)、固定孔(9)铸造成一个整体】,固定架(5)的整体高度为15mm【固定架(5)下端固定套(6)的直径为10mm,高度为5mm】,固定孔(9)的直径为3mm。
图3所示,用ABS材料或尼龙材料通过专用模具铸造出安全塞(8)【安全塞(8)下端的塞头(7)和安全塞(8)中部的立柱(2)与安全塞(8)铸造成一个整体】,安全塞(8)半球的直径为8mm,塞头(7)的高度为2mm,立柱(2)的直径为3mm,高度为15mm。
图3所示,用ABS材料或尼龙材料通过专用模具铸造出固定帽(1),固定帽(1)的直径为6mm,厚度为2mm。
图1所示,使用专用设备制作出弹簧(3),弹簧(3)的弹性系数根据管道内所通过气体的种类及其流量大小进行设定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蒙波,未经吴蒙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55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梯级利用式空调系统
- 下一篇:电动车有无电池不开电源锁防盗报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