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泥消化池的排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5280.0 | 申请日: | 2007-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06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郝凤玲;宋小雅;尹新政;李维;王建都;郑章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宸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10006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消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工程中一种污泥处理装置,特别是污泥消化池的排泥装置,具体的是消化池静压溢流排泥的一种辅助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污泥消化池进泥是采用污泥泵将污泥送到消化池顶部的进泥斗,污泥从进泥斗底部的进泥口流入消化池。另外消化池还有一个排泥池,一个排泥管连通消化池的底部和排泥池的底部,排泥池设有一个溢流口。消化池内的污泥最高液位标高比排泥池的溢流口高出一米,形成一个静压差。当消化池不断通过进泥斗进泥,消化池中污泥接近或达到最高液位标高时,在静压差的作用下,排泥池开始通过溢流口排泥,从而形成污泥从上部进入消化池,从底部溢流排出消化池的循环。在消化池中还设有搅拌器,以使新旧污泥充份混合消化。但是,由于污泥中常常混杂较多的污物、纤维、毛发等絮状物,使排泥管道容易堵塞;另外,消化池溢流排泥方式为间歇排泥,消化池内污泥在机械搅拌方式下,局部会产生死角,致使污泥在消化池底部和排泥管口处沉淀堆积,浓度增加,游动困难;还由于污泥的最高液位标高与排泥池溢流口之间的位差只有一米,静压差低也是造成静压溢流排泥不畅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消化池中的污泥的循环不畅,大大影响了消化池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污泥的效果,从而也影响了污水处理整个工艺流程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消化池的排泥装置,该装置能够为消化池污泥的循环提供一种辅助动力,解决由于污泥中的絮状物堵塞管道,污泥沉淀堆积和静压差低等原因造成消化池中污泥难以单靠静压溢流排泥而达到正常循环的问题;并且不影响原有静压溢流排泥流程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污泥消化池的排泥装置,包括排泥管、排泥池,所述排泥管连通污泥消化池底部和排泥池底部,所述排泥池设有一个溢流口;特别是,所述排泥池内装有一个安装桶,所述安装桶内装有一个潜污泵,所述潜污泵的叶轮有螺旋状大截面通道;所述安装桶的桶壁内固定装有一个隔板,所述隔板中间有一个圆孔,所述潜污泵有一个突边,所述潜污泵通过突边安置在所述安装桶的隔板上,所述潜污泵的叶轮部分通过所述隔板中间的圆孔伸入隔板下面,所述安装桶的底部中间有一个管口,该管口与所述排泥管上管口密封连接。
作为一种密封连接方式:所述安装桶底部中间的管口外周焊有一个安装盘,所述排泥管上口有个突边,该突边与所述安装盘之间有一个托板,所述托板和所述安装盘之间填有密封填料,所述安装盘和排泥管的上口突边用多根螺栓铆接。
为了确保排泥装置的整体强度,在所述排泥池内壁上固定装有一个支架,所述潜污泵的安装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污泥消化池的排泥装置由于增加了潜污泵,当潜污泵启动时,消化池底部的污泥在潜污泵的抽动下,被强制性抽排并溢流,能够克服由于污泥中的絮状物堵塞管道,污泥沉淀堆积和静压差低等原因造成的污泥流动困难,难以静压溢流排泥的状况;由于本装置可以自动定时控制或人工控制启动其潜污泵,所以能够根据消化池的运转状况灵活使用,及时有效地保证消化池污泥的游动状态及排泥的通畅;由于本装置采用的潜污泵的叶轮有较大的截面空间,所以当潜污泵不启动时,消化池静压溢流排泥也有足够的流量通过的截面和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污泥消化池的排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排泥效果好,操作方便,既能克服原有污泥消化池排泥不畅的缺点,又能保留和发挥原有溢流排泥功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污泥消化池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中1为消化池进泥斗,2为进泥口,3为消化池内污泥,4为搅拌器,图中5、6、7、8所示部分为本实用新型。下面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52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型粮食入库除尘机
- 下一篇:避免毛羽产生的细纱机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