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4980.8 | 申请日: | 200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56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许嘉芸;徐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G02B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小角度发光,具有菲涅尔透镜的聚焦作用,更能够提高光线利用率,经由菲涅尔透镜形成较小的发光角度,可以提供高效率点光源的发光二极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发光二极管的应用从原始的指示灯用途发展到作为照明灯源,因此对于其亮度的需求大幅提高。除了提高晶片本身的发光率外,能够降低发光二极管光损失的封装结构亦是目前研发的重点。
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s,或称为平面放大镜)具有将光束聚焦的功能,工业上利用其重量轻体积小的优点,广泛用于探照灯、投影机、汽车灯等领域。目前,菲涅尔透镜也被应用于制作发光二极管的透镜结构,以控制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及提升发光效率。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习知的具有菲涅尔透镜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立体透视图。该发光二极管装置100,具有一基座110、一发光元件120固定于基座110之上,一壳体130设置于该基座110及发光元件120上。其中,壳体130具有一上表面132,该上表面132包含一菲涅尔透镜134的构造,菲涅尔透镜134设置于发光元件120的上方,用以聚集发光元件120发出的光线。
然而,由图1可看出,壳体130为一矩型的结构,其菲涅尔透镜134仅位于矩型的上表面,因此发光元件120发出的光线将会有一大部分从壳体130向四周散射,造成光损失增加,且无法有效利用所有的光线,使得提升发光效率的效果有限。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发光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发光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发光二极管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发光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改善目前发光二极管的菲涅尔透镜结构无法有效利用光线的缺点,可以有效地提升发光效率,非常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光装置,其至少包含:一发光元件;以及一透镜,该透镜为一凸体,具有一开口、一内部空间及一外表面,其中该透镜的开口朝向该发光元件方向并容置该发光元件于该内部空间中,该外表面上具有复数沟槽,各该沟槽的底面积小于其开口的面积,且该些沟槽与该透镜的开口为同心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发光元件包含一基座、一发光半导体晶片设置于该基座上、复数导线及导线架,其中该导线架与该发光半导体晶片之间连接设有该些导线。
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基座为一板体。
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基座与该透镜同侧的表面具有一反射层。
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基座为一反射杯。
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反射杯内侧表面具有一金属层。
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各该沟槽之间以等距离分布于该外表面上。
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各该沟槽之间以不等距离分布于该外表面上。
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的内部空间中填充一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光装置,包含一发光元件及一透镜。发光元件具有发光半导体晶片用以提供光源,透镜为一凸体,具有一开口、一内部空间及一外表面。透镜的开口朝向发光元件的方向设置,并容置发光元件于内部空间中用以聚集光线。透镜的外表面可为一凸面,外表面上具有复数沟槽,其中每一沟槽的底面积小于其开口的面积,且每一沟槽与透镜的开口为同心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49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