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侦测紫外线指数的容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04956.4 | 申请日: | 2007-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84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钟建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建兴 |
| 主分类号: | A45D40/00 | 分类号: | A45D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侦测 紫外线 指数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装设防晒用保养品的容器,本实用新型特别是指一种将紫外线侦测模块组设在容器上,以便快速侦测紫外线指数的容器构造。
背景技术
对于常从事户外休闲运动的人们,防晒是相当重要的工作,由于户外缺乏建筑物的保护,其紫外线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简称UV)的强度较强,根据医学研究显示,曝晒在UV下,会导致皮肤失去弹性,甚至出现斑点、皱纹等,即所谓的“光老化”的现象,而大部分的人都认为UV的强弱是跟阳光的强弱成正比,其实,UV的强弱,并不能靠阳光看起来强不强来作判断,就算是在阴天也有可能被强度紫外线所笼罩,因此一般常凭借紫外线指数,将环境中UV的强度作一个定量,以便进行相关的预防保护措施,坊间一般的防晒用品又可分为液体状或是半液体状,并储放在适当的容器中,对于不知道紫外线指数的使用者,何时所述的作出正确的防护措施更显得重要了,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设计了可侦测紫外线指数的紫外线警示装置,请参阅图1,为紫外线警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其紫外线警示装置10是将各种构件组设在一微型化的电路板上,其包括一紫外线传感器101,可根据紫外线的强度,对应输出一不同强度的讯号;一讯号放大器102,与紫外线传感器101电连接后,可将紫外线传感器101所输出的讯号加以放大;一LED控制驱动器103,并与讯号放大器102电连接,并根据讯号的强弱,输出对应的电压;一LED104,并与LED控制驱动器103电连接,当不同强度的电压输入LED104后,可使LED104发出不同颜色的亮光;以及一电力装置105,供应紫外线警示装置10正常运作所需的电力;综上所述,使用者必须同时携带防晒用品与紫外线警示装置10,才能随时对不同的紫外线指数,快速做出对应的防护措施,故有必要加以改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侦测紫外线指数的容器,让使用者在携带与使用上都更加方便。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侦测紫外线指数的容器是用来装设防晒保养品,其是包括一容器与一紫外线侦测模块,其中,在容器的盖体或是主体上是成型有一容置空间,紫外线侦测模块则是将一微型化的紫外线警示装置,组设在成型在盖体或主体上的一承座部上,再以一透明壳体内包覆,而便于组装与兼顾保护效果,其安装时,是将微型化的紫外线侦测模块,以扣合、黏合、螺合或是紧配等方式,组设在容器的容置空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凭借紫外线侦测模块侦测户外的紫外线指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获知紫外线指数,并利用装设在容器内的防晒保养品,进行适当的防护措施,便于使用者携带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紫外线警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紫外线警示装置的硬件方块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紫外线警示装置;101-紫外线传感器;102-讯号放大器;103-LED控制驱动器;104-LED;105-电力装置;20-容器;201-本体;2011-容置空间;202-盖体;2021-容置空间;2022-相对扣部;2023-承座部;2024-相对螺纹部;2025-挡止部;2026-凸缘;203-第一盖体;2031-容置槽;204-第二盖体;205-透明盖;30-防晒用品;40-紫外线侦测模块;401-紫外线警示装置;4011-紫外线传感器;4012-讯号放大器;4013-LED控制驱动器;4014-LED;4015-电力装置;402-透明壳体;4021-扣部;4022-螺纹部;403-承座;404-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建兴,未经钟建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49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