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4790.6 | 申请日: | 200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5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廖遑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4 | 分类号: | H01R24/04;H01R13/65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单兆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类,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常用的连接器A是由本体A1、壳体A3、音源孔A5及导片A7所组成,本体A1设有复数的沟槽A6提供导片A7做卡合,导片A7的下端延伸出讯号端子A8以供讯号传递,然而导片A7仅以其一侧卡合在本体A1所设的沟槽A6,在音源孔A5长期使用下易造成导片A7脱离于沟槽A6,致使讯号端子A8掉落,或令讯号端子A8无法保持共面度及造成讯号传导不良,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改良,解决了常用连接器的导片只有一端嵌固于沟槽,另一端因悬空易遭受碰撞而掉落,其讯号端子下端缺乏稳固装置,长久使用造成端子无法维持共面度及容易毁损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本体、壳体及导片所组成,该本体在容置槽内延伸设有数上下相对应的沟槽及肋条,且该沟槽与导片卡固,该导片的一端为平面并与沟槽卡合,另一端延伸连结有讯号端子,其中,导片的一侧延伸设有一凸片,当导片置入容置槽内时,藉由该导片延设的凸片卡合容置槽内所延设的肋条,使该导片免于耳机插头长期插拔而造成导片掉落,并可保持通讯端子在同一共面度以提供良好的讯号传递;其中,本体一侧设有一音源孔,该音源孔连通于中空式容置槽以供耳机的插头置入;连接器的壳体上设有延展片用于传导连接器所产生的静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藉由连接讯号端子的导片所设的凸片,可将讯号端子更稳固卡合于连接器内,由于导板的下端以凸片卡合于肋条,使连接于导板的讯号端子可保持共面度;稳固耐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常用连接器立体示意图;
图2为常用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常用连接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4至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B包括本体B1、容置槽B2、壳体B3、导片C及讯号端子C1,其中,连接器B的本体B1上端覆盖有壳体B3,壳体B3以固定孔B10对应卡合于本体B1的固定部B4,壳体B3一侧延伸设置有一具导电性的延展片B8,且该延散片B8的一端连接于本体B1,壳体B3的另一侧延伸有相对应的弹片B9;
连接器B的本体B1内设有一容置槽B2,且该容置槽B2与音源孔B5相通,并可供耳机插头插拔使用,本体B1设有复数对应的肋条B7,且肋条B7相邻的空间形成复数沟槽B6,该复数沟槽B6可与导片C相卡合对应,并可将导片C卡固于容置槽B2内侧,导片C一端延伸有讯号端子C1,另一端设有一凸片C2,藉此凸片C2对应卡合于本体B1所设的复数肋条B7,使讯号端子C1可维持稳固于容置槽B2中,以确保长久使用后仍可将讯号端子C1卡固于本体B1内且不致脱落,并维持讯号端子C1的共面度。
如附图5至附图8所示,将耳机插头D自音源孔B5推入容置槽B2,且设在容置槽B2两侧的导片C受推挤进而触动讯号端子C1引发讯号传递,导片C的上端嵌固于连接器B的本体B1所设的沟槽B6,其一侧所设置的凸片C2嵌固于本体B1所设的肋条B7,藉由本体B1所设的肋条B7可将导片C所连接的讯号端子C1稳固于连接器B内,并可使讯号端子C1维持平整度以利讯号稳定;
壳体B3上端设有相互对称的固定孔B10,且藉由壳体B3的固定孔B10卡固于本体的固定部B4,该壳体B3的固定孔B10一侧设有延展片B8,通过壳体B3的延展片B8便可将连接器B所产生的静电传导至壳体B3,藉此,使其去除连接器B所产生的静电,又,此壳体B3的一侧设有相互对称的复数弹片B9,藉由复数弹片B9的弹性可将连接器B的壳体B3顶触于机壳E,使其避免松动,达到密合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47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共补式智能复合开关
- 下一篇:煤饼清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