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电量智能监测仪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04745.0 | 申请日: | 2007-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74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盖瑞马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C17/00 | 分类号: | G08C17/00;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江成 |
| 地址: | 英国德文郡***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量 智能 监测 仪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仪表,尤其涉及一种用电量智能监测仪表。
背景技术
目前家家户户所用的电表一般都集中安装在底层的墙体上,是供电局为了对用户抄表计费统一安装的,一般只能从电表获取累积的用电量,通过计算,再通知用户需交纳多少电费。这种电表的目标群体主要是供电局的抄表员,所显示的指数比较单一,用户不能从中获取诸如即时电费、不同日周月的累计耗电、每天每周每月每年耗电所引起的环境影响等等更多的参数,以便用来指导或影响日后的用电习惯,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也没有用电过量的报警装置。而且为了便于供电局抄表员的查抄,这种电表一般都装在户外,不便于用户及时查看上述各种用电信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传统的电表只显示累积的用电量,显示的指数单一,也不直观,不能直接引导或影响用户的用电习惯,查看也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以用户为目标群体,能显示多方面用电参数,以便用来指导或影响用户日后的用电习惯,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查看也很方便的用电量智能监测仪表。
本实用新型同时解决传统的电表不管用户用多少电都不会报警提醒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电过量时具有报警提醒功能,促使用户改变用电习惯的用电量智能监测仪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传感器和监控器,所述的监控器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及与中央处理单元相连的显示单元、按键单元,还包括为整个监控器提供工作电源的电源单元,所述的中央处理单元和无线接收单元相连,所述的传感器和无线发射单元相连,所述的无线接收单元和无线发射单元通过无线信号相连,所述的中央处理单元内存贮有智能监测工作程序。使用时,传感器被夹在供电局统一安装的电表的输入电缆上,通过一根电线与传感器相连的无线发射单元安装在其附近,无线接收单元、监控器安装在室内便于用户察看和操作的地方。传感器测得的信息通过无线发射单元聚集并传递给安装于室内的无线接收单元,然后送给监控器内的中央处理单元,经过存贮在中央处理单元内的智能监测工作程序的分析、处理,发送相关信息给显示单元显示。用户可通过按键单元设置监控器的工作状态、需要查看的数据类型,中央处理单元结合按键单元的设置信息,调出相应的信息参数并计算、处理,由显示单元显示出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即时电费,不同日、周、月的累计耗电及电费,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由于耗电引起的二氧化碳的放射量等等参数。用户可以快捷、直观地查看历史用电情况,从而有效地指导或影响用户的用电习惯(如换一个节能的灯泡),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央处理单元上连接有存储单元。确保有足够大的存储容量,便于存储较长时间内的多种用电信息,历史记录时间更长。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央处理单元上连接有报警单元。通过按键单元设置每天或每周或每月的最高用电量作为用电限额标准存储在中央处理单元内,中央处理单元将通过传感器测得的实际用电信息与之比较,当实际用电量超过该标准时,立即发送控制信号给报警单元,触发报警,提醒用户实际用电量已超过计划用电量,促使用户改变用电习惯,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报警单元可采用蜂鸣器报警、指示灯报警或声光同时报警。
作为优选,所述的无线接收单元安装于所述的监控器内。作为一个整体,便于室内安装,而且美观、整齐。
作为优选,所述的无线发射单元、无线接收单元的工作频率为350Hz~500Hz。增加发射长度,存储单元就能成功地记录每分钟的测量值(每天1440个信号),确保显示即时用电量及电费,从而日测量值可以显示出来,再累积成用电量的周值和月值。
作为优选,所述的按键单元包括四个按键,这四个按键分别为开/关机及返回键、前进键、后退键、模式切换键。操作方便、灵活,便于用户查看各种用电数据。
作为优选,所述的显示单元为液晶显示屏。确保显示清晰,显示内容较多,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47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