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恒温热转换取暖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3129.3 | 申请日: | 2007-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38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真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真云 |
主分类号: | F24H7/06 | 分类号: | F24H7/06;F24H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2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恒温 转换 取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节能高效恒温可移动、可壁挂式热转换取暖器,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便携、轻便、节能、高效的电热转换式取暖器.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采暖器基本分为电采暖器(如空调 油汀等)和锅炉式热水采暖器二种,在使用时,电采暖器由于其电采暖原理,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以达到其采暖效果,在电能高度紧张的今天,是一种不经济的取暖方式,而且使用时间长后对容易使环境变得干燥,没有舒适感,且电损电耗很高.而锅炉式热水采暖器是通过燃油、燃煤、燃气等方式对水加热后,通过热水管线循环对环境加热的过程,在使用时安装繁琐,对场地要求高,维护成本高,热能损耗大,热转换效率低,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电采暖和锅炉式热水采暖技术方面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环保的恒温可移动电热转换式水暖器,该电热转换式水暖器通过只有小型饮水机大小功率的电加热棒将少量的水烧热并保持恒温,以其为热源通过以导热性极好的铜管作管线,采用热虹吸原理制造技术、新材料热煤加工技术、新传导媒质的热调节技术、真空处理技术等制成的热转换器转换热能,以达到采暖的效果,热能转换效率非常高。它有效地克服了电采暖器和锅炉式热水采暖器的的缺陷,有机地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经济、节能、高效、环保的采暖方式.
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式热转换取暖器,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采用局部热传导方式,将导热效果极好的铜管材内注入焦电导热媒,利用热虹吸原理制成加热导管,并抽真空,在其底部用一根可通热水的铜管连接储水箱,用一台小型内循环恒温电加热器将储水箱中的水加热并保持恒温,为可移动式热转换取暖器提供恒温热水源,激发加热导管发热,使热量迅速均匀地分布和扩散,达到快速制热的效果,由于取暖用热水源的热水水温并不需要达到沸点,其水箱内的水损耗不大,故可采取密封式水箱,不需要接通水源来进行水循环,只需要一次性注水,根据实际水损耗定期给予少量补水。还由于其使用功率不大,只需要普通电源插座就能使用,安全可靠。
所述加热导管通常为50公分高的环形,也可根据需要做成不同高度,所述恒温热水源管位于热导管的下方与储水箱相连接,所述储水箱是一个与热导管等长的长型储水箱,内置小型电加热器,所述恒温电加热器位于长型储水箱内,用于对小型长型储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并利用温控器进行控制,使水箱内的水保持恒温,所述温控器用于对小箱内的水进行温度控制。
本实用新型可移动恒温电热式水暖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效效果:
1.便携、经济、安全、节能、环保;
2.加热速度快,使用简单舒适;
3.有益于人体健康;
4.可移动、可壁挂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技术的外形结构图;
图2是加热导管的媒介剖面和恒温电热水器图;
图3是可移动恒温热转换取暖器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可移动恒温热转换取暖器(如图1),采用热虹吸原理技术、新材料热煤加工技术、新传导媒质的热调节技术、真空处理技术及内循环电热水技术,利用独特的设计,用电能将长型储水箱中的水加热,通过热媒体作用,把热能释放,使热量均匀分布扩散以达到取暖的效果。
其要点在于将恒温式电热捧(如图2C)置于长型储水箱中,对长型储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通过恒温控制器(如图2F)对其控制,以达到使水箱中的水保持恒温,再利用长型水箱中的热水(如图2B)作热源,通过交联部局部热传导(如图2D)把热能传递给新材料热媒(如图2A),新材料热媒经过反映快速通过经过抽真空处理的铜导热管向外均匀散发热能,以达到取暖的效果。可移动式恒温热转换取暖器只是在传热部位使用恒温热水,其余部分通过与传热部位相连的新材料热媒加热导管的反映作用进行加热,属于间接加热方式。由于新材料热媒介的作用,以及导热性极好的铜管经过真空外理,故热转换效率极高,节能效果相当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真云,未经陈真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31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动式光纤连接器
- 下一篇:摩托车侧盖和外挡泥板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