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改变形状的散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02291.3 | 申请日: | 2007-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87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安;王弋青;游翔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6F1/20;H01L23/367;H01L23/427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胜利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变 形状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尤涉及一种可改变形状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散热器的结构无法任由使用者随意变更,使用者仅能选购形状符合其需要而使用,即使其后其需求有所改变,也只能再次选购其它形状的散热器使用,而原先的散热器若不能另觅用途,将造成无谓的浪费。
以目前自行装配或改装的个人计算机(PC)为例。装置于机壳内的中央处理器(CPU)或显示卡上的绘图芯片(又称GPU)大多需要装设适当的散热器以排除这些电子设备运作时产生的热量。然而,当需要在机壳内增设其它的适配卡或如硬盘等设备时,可能会限制原有风扇的位置,但如前所述,由于该散热器的形状等结构上的特征无法随意改变,因此在该情况下只能再选购形状可避开增设的设备的新散热器,不但增加了购置新散热器的开销,原有的散热器闲置不用也造成浪费。
由上述可知,市场对可改变形状以配合使用者需求的散热器有一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散热器的缺点以及市场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可改变形状的散热器,其可以配合使用者需要改变形状以避开增设的其它设备,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改变,让使用者无需另行购置新的散热器以配合其新的需求。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手段令该散热器包括有:
一散热基座,包括有至少一枢合槽及一转掣架;该转掣架自前述上盖的顶面向上延伸,其上形成有多个扣合孔,这些扣合孔排列成弧形;
至少一可变式散热模块,其至少包括有一热管、多个散热鳍片、一外板、一内板、一枢设柱、二夹扣板及一扭转弹簧;
该热管、这些鳍片与该二夹扣板借助于该外板及该内板相结合,并借助于该枢设柱固定其相对位置,而该二夹扣板,为略具弧形而具有适当长度的狭长板体,各夹扣板于靠近底端的相对内侧面处分别形成有一扣合凸柱,该扣合凸柱扣合于前述转掣架的扣合孔中;各夹扣板的中央部形成有一外固定片及一内固定片,各固定片上分别形成有一固定孔,且该二夹扣板借助于这些固定片相互枢合;
该扭转弹簧位于该二夹扣板相重合的外固定片与内固定片之间,其具有一弹簧圈孔并向上伸出二抵掣柱,其中该弹簧圈孔与这些固定片的固定孔相重合,而该二抵掣柱分别抵掣于前述二夹扣板;
在该夹扣板的扣合凸柱扣合于扣合孔时,该可变式散热模块受限而无法以热管为轴进行转动;使用者可捏合该夹扣板的顶端以对抗扭转弹簧的抵掣力,使扣合凸柱离开扣合孔,以转动可变式散热模块;在转到适当位置时,松开该夹扣板顶端,让其上的扣合凸柱扣合回扣合孔,以固定于该位置;借助于旋转可变式散热模块,可达到改变本实用新型形状的目的,以配合使用者的需求而免去购置新散热器的必要,不仅使用方便且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变式散热模块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除去散热鳍片的仰视透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除去散热鳍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3,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图、分解图及其可变式散热模块的分解图。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是一可改变形状的散热器,包括有一散热基座(10)及三组散热模块(20)(30)。
该散热基座(10)包括有一上盖(11)、一下盖(12)及一转掣架(13);其中:
该上盖(11)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其底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并列的枢合槽(111),各枢合槽(111)的截面形成为半圆形;在本实施例中,该上盖(11)的底面形成有四枢合槽(111),其中二枢合槽(111)位于外侧,另外二枢合槽(111)则位于中央处;于该上盖(11)周边形成有多个固合孔(112);
该下盖(12)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以其底面接触一需散热的电子设备,而其顶面上则形成有多个平行并列的枢合槽(121),且这些枢合槽(121)的形状与位置是匹配合于前述上盖(11)底面的枢合槽(111);于该下盖(11)周边还形成有多个固合孔(122),该固合孔(122)还匹配于上盖(11)的固合孔(112),以借助于螺合或铆合这些固合孔(112)(122)的方式使该上盖(11)与该下盖(12)相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22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钢管管端盲区探伤装置
- 下一篇:工程量计算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