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过滤、离心浇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2080.X | 申请日: | 200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59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仲珏;陈向前;何义成;刘宝根;陈华;陈礼所;汪太平;王志平;伍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仲珏;陈向前 |
主分类号: | B22D13/10 | 分类号: | B22D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链传动 连续 铸造 生产 线上 过滤 离心 浇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过滤、离心浇注装置。
(二)背景技术:
在钢铁制造业,连续铸造是一项先进工艺,但在铸球生产上国内外迄今均未实现有效的应用,从而造成磨球生产的单模或单机作业的现状,这不仅使得作业面积大、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强度高,而且磨球质量差、能耗高。单模或单机作业生产磨球时,铁水利用率和工艺出品率低,且生产率低、作业环境差,磨球组织疏松,成分不均匀,耐磨性能不强。而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如果没有专用的过滤、离心浇注装置,铁液杂质较多,而且铁液中的气泡会造成无法完成良好的液态充填,影响磨球的质量。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过滤、离心浇注机,该机是将过滤、离心浇注合为一体的生产线专用设备,可以在浇注过程中实现铁液纯净和利用离心力完成良好的液态充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过滤、离心浇注机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在机架顶板上设有浇注口;在机架的下部设有与机架柱活动连接的托板,托板的上板面设有固定的支座,支座与大带轮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座活动连接,转轴的另一端设有与转轴固定连为一体的下转盘;托板的上板面还设有电机,电机与小带轮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小带轮与大带轮之间通过皮带活动连接;在托板下方的机架底板上安装有气缸;所述过滤、离心浇注机还设有浇口杯,浇口杯底部放置了陶瓷泡沫过滤器。
所述托板的下板面固定地设有连接套,气缸杆与连接套之间固定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过滤、离心浇注机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当合型后的金属型模具到达过滤、离心浇注机位置时,在金属型模具的浇注口处装上带有陶瓷泡沫过滤器的浇口杯,气缸杆通过连接套带动托板向上运动,当下转盘托住金属型模具后,电机启动,通过转轴带动小带轮,小带轮又通过皮带带动大带轮,再通过大带轮带动转轴及与转轴固定连为一体的下转盘转动,于是下转盘又带动金属型模具旋转。浇注时,铁液通过浇口杯经过陶瓷泡沫过滤器的净化使铁液在离心力场作用下充型和在铁液凝固初期实行有效的补缩。本实用新型是依据金属液过滤原理和离心力场对其充填过程的影响机制,将过滤、离心浇注合为一体的生产线专用设备,可以在浇注过程中实现铁液纯净和利用离心力完成良好的液态充填。铁水利用率高,工艺出品率由传统工艺的70%提高到94%以上。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率高、作业环境好,磨球组织致密,成分均匀,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过滤、离心浇注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过滤、离心浇注机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过滤、离心浇注机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工作状态下的过滤、离心浇注机沿A-A线的剖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图4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垂直链传动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过滤、离心浇注机的机架顶板1与机架柱2固定连接,在机架顶板1上设有浇注口3。在机架的下部设有与机架柱2活动连接的托板4,托板4的四个角活动套接在四根机架柱2上,可沿机架柱2上下运动。托板4的上板面设有固定的支座5,支座5与大带轮6之间通过转轴7活动连接,转轴7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座5活动连接,转轴7的另一端设有与转轴7固定连为一体的锥台形下转盘8。托板4的上板面还设有电机9,电机9与小带轮10之间通过转轴11活动连接,小带轮10与大带轮6之间通过皮带12活动连接。在托板4下方的机架底板13上安装有气缸14,机架底板13与机架柱2固定连接。托板4的下板面固定地设有连接套15,气缸杆与连接套15之间固定连接,设置连接套15是为了使气缸14增大对托板4所顶的接触面,达到均衡顶托的效果。该过滤、离心浇注机还设有浇口杯16,浇口杯16底部放置了陶瓷泡沫过滤器17。为了便于带动旋转,金属型模具的底部设置了上转盘18,上转盘18设有锥台形凹槽并与锥台形下转盘8相互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仲珏;陈向前,未经王仲珏;陈向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20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