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水器的冷凝热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1864.0 | 申请日: | 200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6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沈君洋;黄国金;高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樱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器 冷凝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的冷凝热交换器,尤指一种能够在热气体和要加热的流体之间提供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欧洲专利EP-B-0678186披露了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由高热传导材料制成的管件,热传递的流体(如要被加热的水)在管件内循环。该管件呈螺旋状缠绕,并且具有被压平的椭圆形断面,该断面的主轴基本上垂直于螺旋轴线,并且每一圈都具有平的表面,这些表面通过一定宽度的间隙与相邻圈的表面相间隔,其中所述宽度基本上小于所述断面的厚度,此外,两相邻的间隔还可以通过隔片来校准,这些隔片由形成于管壁内的突起组成。
这样设计出的热交换器能够在热气体和要加热的流体(如循环在此管状元件内部的水)之间提供热交换,其中这些热气体可以由安装在封闭空间内的燃烧器直接产生,或者来自外部的热源,并且这些热气体经过管件。具体地说,在热气体经过位于所述圈之间的间隙的过程中,热气流在大致径向的方向上与交换器组件管件的管壁的相对较大的区域接触。
上述的热交换器具有呈螺旋状缠绕的管件,每一圈的表面通过一定宽度的间隙与相邻圈的表面相间隔,两相邻的间隔还必需通过隔片(由形成于管壁内的突起组成)来定位。
但是,上述管壁内突起的成型非常困难,因此造成管件制造上的不易,使得产品的合格率大幅降低,且其管件以圆管压平制成,必需经过圆管压扁的操作,成型步骤较为复杂,也会使得产品的合格率降低。
再者,上述的热交换器在使用过程中,热气体是经过所述圈之间的间隙与管件内的流体进行热交换,热气体快速地通过圈之间的间隙,热量无法有效地传递至管件内的流体,造成热交换效率降低。
于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可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热水器的冷凝热交换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水器的冷凝热交换器,其制造容易、且产品合格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水器的冷凝热交换器,其可有效地提升热交换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水器的冷凝热交换器,其包括:一螺旋状管件,其以方管弯折成螺旋状而构成,其两端分别成型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该螺旋状管件的每一圈的内缘各成型有一冲击面;以及一气体通道,其成型于该螺旋状管件的每一圈之间。
该冷凝热交换器的螺旋状管件的内部设置一燃烧器,该燃烧器具有一呈圆筒状的本体,该本体的表面上穿设有多个焰孔,所述焰孔整齐地排列且呈螺旋状,并与该螺旋状管件的冲击面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状管件一并成型有气体通道,不需通过隔片来间隔定位,且螺旋状管件断面呈方形,可利用方管制作,不需经过圆管压扁的操作,成型步骤较为简单,从而可使螺旋状管件制造容易、产品合格率高。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状管件的内缘成型有冲击面,使燃烧器的焰孔能与该冲击面相对应,燃烧气体由内向外接触冲击面,从而可产生冲击传热,热量可有效地传递至螺旋状管件内的流体,使热交换效率提升。
为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的冷凝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的冷凝热交换器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热交换器安装于热水器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螺旋状管件 11第一开口 12第二开口
13冲击面 2气体通道 5壳体
6燃烧器 61本体 62焰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水器的冷凝热交换器,该冷凝热交换器设置于热水器内,该冷凝热交换器包括一螺旋状管件1及一气体通道2,该螺旋状管件1为高热传导材料件,该螺旋状管件1以断面呈方形的方管弯折成螺旋状而构成,该螺旋状管件1可由单一个管体组成,也可由多个管体串联组成,热传递的流体(如水)可在螺旋状管件1内循环。
该螺旋状管件1的两端分别成型有一第一开口11及一第二开口12,可用以输入及输出需要加热的流体(如水)。该螺旋状管件1的每一圈的内缘各成型有一冲击面13,该冲击面13与该螺旋状管件1的轴线L相互平行(请参阅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樱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樱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18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喷枪
- 下一篇:扫描型LED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