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轴的防脱开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940.6 | 申请日: | 200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35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达;蔡顺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21/10 | 分类号: | F16B21/10;F16C11/04;G06F1/16;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轴 脱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转轴,尤其是指一种转轴的防脱开结构,其除了提供径向摩擦的功能外,并进一步提供轴杆与套环稳固地结合,以避免两者的分离。
背景技术
按一般具掀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可携式计算机、行动电话、电子辞典及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等,大抵将主体部置于下半部,并由转轴与上半部的盖体部连结,使盖体部相对于主体部,可为之开合。因此,转轴亦为决定上述产品质量的一大要因。事实上,良好的转轴,除必备的停滞效果外,使其不致因反复操作而产生松弛,当然在操作上,亦应消除异音,以避免使用者在操作时感到不快。
大体而言,传统套接式转轴为获致所预期的停滞定位效果,精密度要求甚高,其主要在一母连接件上形成一轴孔,而公连接件的轴柱水平向开设一贯穿切槽,提供该轴柱适当弹性,以便嵌入轴孔,使摩擦扭矩形成在轴柱与轴孔之间。而前揭轴柱因切槽的存在,以致该轴柱在轴孔内的摩擦部位在切槽两端之间的垂直向,当反复操作时,该两摩擦部位损耗极快,进而导致松弛。
基于前述套接式转轴的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受让人所拥有的中国专利第200520113162.2号的「转轴及其防脱出结构」即提供一种转轴的防脱出结构,其在一主架体至少一侧形成一双开口式套筒,该套筒的筒壁表面水平向与垂直向分别开设有呈交错状的一筒沟及一隔沟,将该套筒区分为内侧的束紧段及外侧的套接段;另将一轴杆件一侧的轴柱嵌插于套筒内,其对应于套筒的束紧段位置凹设一扣环,并将两者形成夹扣,而另一侧则设有一衔接部;轴柱于套筒内转动,使摩擦扭距发生于轴柱与套接段,且该扣环为束紧段所夹扣,使两者不致脱出而成。该专利可获致所预期的转轴防脱出功能,唯套接式转轴的结构不尽全然相同,实无法一一因应,故对于不同结构者,则需另辟蹊径,此乃业者必须共同面临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的防脱开结构,以期能克服前述套接式转轴的防脱开结构难以设计及工序繁琐的诸多缺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轴的防脱开结构,其包括:
一轴套件,为一架体,其底部的中空筒体经由至少一剖沟分隔成至少二束紧环,各束紧环一端径向延伸一架片,另端则与架片形成一开口;
一轴杆件,为一杆体,其一端具有一衔接部,另端则轴向延伸一轴柱,该轴柱表面对应于剖沟位置突设至少一凸环,其两侧分别邻接一摩擦段;
由轴柱与各束紧环套接后,各摩擦段分别位于对应的束紧环内,且凸环容置于剖沟内而成。
所述的转轴的防脱开结构,其中该轴套件的架片及轴杆件的衔接部具有至少一接合孔。
所述的转轴的防脱开结构,其中该轴杆件的衔接部为具铣面柱体或多角形柱体。
所述的转轴的防脱开结构,其中该轴套件的架片侧缘与一支架的后端部相结合。
所述的转轴的防脱开结构,其中该各凸环两端分别具有一斜削面及一挡缘。
所述的转轴的防脱开结构,其中该各摩擦段表面具有一曲线状的油槽。
所述的转轴的防脱开结构,其中轴柱前端缘设有一倒角部。
所述的转轴的防脱开结构,其中该至少二束紧环的开口为同向或反向设置。
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获致的功效在于,该轴杆件与轴套件经套接及组立后,除提供应有的径向摩擦的功能外,另由轴杆件的凸环及套环件的束紧环间的剖沟的防脱开设计,使两不致脱出或分离,同时由摩擦段的油槽设置可容置润滑油脂,从而使轴柱与各束紧环间获得全面性的润滑效果,以消除因干涩所产生的异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剖面图。
图3为图2沿着线A-A所截取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附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是由一轴套件1,及一轴杆件2所组合而成。
轴套件1为一架体,其底部的中空筒体11经由至少一剖沟12的分割,而形成至少二束紧环13。该各束紧环13由弯折而成型,其一端径向延伸一架片14,另端则与架片14形成一开口15,使各束紧环13具有弹性伸缩的功能。如图所示,为形成不同的扭力变化,该两束紧环13的开口15可同向或反向设置。而该架片14结合于一物品,例如盖体部,如图所示该架片14具有至少一接合孔16,以利用公知的结合组件,例如螺丝穿越后,而锁固于盖体部。或者,如图所示,该架片14侧向连接一支架3的后端部,以便与盖体部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9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控纸夹板
- 下一篇:一种用于云台的新型齿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