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线线蕊上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844.1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5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林锦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锦育 |
主分类号: | H01R43/02 | 分类号: | H01R4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线 蕊上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上锡装置,尤指一种藉由半自动化的程序来上锡的电线线蕊上锡装置。
背景技术
电线可藉由焊接来与电子用品的接电端达成连接,而在焊接之前,电线的连接端通常会先上锡,即将焊接所需的材料锡预先凝固附着于连接端的导线上,如此以方便焊接的进行。
上锡的步骤是先将电线连接端的外部绝缘层去除,令电线内层的导线露出,再将露出的导线搓成线蕊后,依序对线蕊涂布以锡油及融态的材料锡;一般而言,现有技术的电线线蕊上锡作业中,施工者一般是依照前述步骤以人工方式逐操作,其中,对线蕊涂布材料锡的步骤,施工者一般以手部将电线的连接端伸入一锡槽之中,令锡槽中的材料锡附着至线蕊后,再将电线取出。
前述线蕊上锡的达成方法,不仅线蕊上的锡量较难以控制,常常会影响到电线与电子用品连接的品质,而且由于锡槽中材料锡的表面往往会凝结一层氧化锡,施工者在每次上锡时,皆得先将氧化锡刮除,因而导致作业速度极为缓慢,当大量电线需要进行上锡时,需有大量的人力及时间方能遂行,故其非常不符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电线线蕊上锡装置,其藉由半自动化的程序来对线蕊上锡,可确保线蕊的上锡量,且达到较快的作业速度及效率。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线线蕊上锡装置包括有:
一本体,其一端固设有一锡槽,该锡槽内有一具开口的容室,该锡槽可盛置入材料锡;
一压线装置,其位于锡槽上方,包括有一承架及一压板,该承架以水平方式相对本体固定,其一端具有一弹片,该弹片可受力弯折并于受力消失时反弹回复原状;该压板可沿一轴线上升及下降,其下降时,可压抵于弹片,令弹片受力弯折;
一升降部,其垂直设立于本体一侧,可受一动力源驱动而规律性的升降;且其顶部成型有一楔形斜面,一侧中段处水平延伸出一驱臂;
一盛锡装置,其垂直滑设于本体上与升降部同侧处,底部具有一受动部,该受动部与驱臂的顶面相对,且间隔一特定距离;而其顶部水平设有一延伸杆,该延伸杆端处弯折通过锡槽的容室开口连接有一锡杯,该锡杯位于锡槽之内,可用于盛起锡槽内的材料锡;
一刮锡装置,呈水平设置于本体上,其一端藉由一轮杆穿置滑设于本体中,该轮杆端处连接有一滚轮,而中段处设有一弹性组件,其中,该滚轮突出于本体表面与升降部的楔形斜面相对,而该弹性组件位于本体之内,以一端与轮杆中段处固接,另一端与本体的固定板固接;该刮锡装置另一端则连接有一刮板,该刮板位于锡槽之内的一起始位置上,以底端切齐于锡杯的杯口。
上锡时,可将电线摆置于承架上,由弹片直向延伸出一定长度,以线蕊与锡槽相对;当激活升降部逐渐上升,其楔形斜面可先抵至滚轮,持续推动滚轮令刮锡装置水平移动,同时带动刮板由该起始位置水平移动,以底端刮过锡杯的杯口而将锡杯内材料锡表面的氧化锡刮除;刮板刮过锡杯杯口之后,升降部可抵达一高度令其驱臂抵顶至盛锡装置的受动部,如此,则升降部可持续上升带动盛锡装置及其锡杯逐渐升起;当升降部及锡杯上升到最高点时,压线装置中的压板即下降压抵至弹片及弹片上的电线,令电线随弹片弯折而伸入锡杯之中,经过一设定时间后,压板再上升以供弹片回复原状并支持电线回复直向而离开锡杯,如此,材料锡即附着至线蕊而完成上锡的动作。
弹片回复后,升降部可逐渐下降,令锡杯回到锡槽之内重新盛取材料锡,且刮锡装置藉由弹性组件的拉力,以滚轮沿楔形斜面滚动,令刮板回复至起始位置上,等待再一次的动作。
由上可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线线蕊上锡装置来进行上锡时,电线每次伸入锡杯的时间为固定并且可受施工者控制,藉此,施工者可调整控制电线线蕊上的锡量,而以同样的品质来进行量产;此外,其半自动化的作业方式,有效节省了人力及作业时间,因而大幅增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动作外观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动作外观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动作外观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动作外观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本体 (11)锡槽
(20)压线装置 (21)承架
(210)弹片 (22)压板
(23)轴向动力装置 (230)动作杆
(30)升降部 (31)楔形斜面
(310)护墙 (32)驱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锦育,未经林锦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8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