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百叶门窗的合页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00792.8 | 申请日: | 2007-0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1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袁维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D3/02 | 分类号: | E05D3/02;E05D5/02;E06B7/08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百叶 门窗 合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一种门窗配件有关,详细地说,特别是指一种可托住百叶门窗供其自由摆动,并可使其不易下坠,进而增强门窗结构强度的合页结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传统的百叶门窗,基本上是由左、右各一竖柱及上、下板构成一框体,于该框体内设有数叶片,并由合页1以固定于该百叶门窗一侧于一门窗框的两侧框内,并可供开启或闭合百叶门窗于门窗框上,请参阅图1所示,为一种公知百叶门窗的合页结构,由图所示,该合页1包含一固定板2、一活动板3及一轴杆4,该固定板2及活动板3利用该轴杆4而互相枢接,以供固定板2结合于该百叶门窗的任一竖柱的上、下预定侧边位置处,另活动板3则结合于该百叶门窗于一门窗框的两侧的任一侧框内,以供该百叶门窗于该门窗框内做开启与闭合的旋转运动。
惟,公知的合页1因由活动板3纵向地支撑该百叶门窗,使得该百叶门窗因长期开启与闭合的旋转动作时,会使合页结构与百叶门窗结合强度降低,加上百叶门窗自身的重量,进而使该合页1支撑力不够,常导致百叶门窗下坠或偏移,使其百叶门窗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故乃有业者研发出多种可增强百叶门窗结构强度的合页结构,如美国专利第US6772480、US6421877、US6286262及US5095583号等,皆为具有不同设计功能的合页结构,该等合页结构的改良,使该合页结构产生不同样式的型态以加强支撑百叶门窗,使该合页结构可支撑该百叶门窗,使百叶门窗构造间结合强度增强,防止百叶门窗下坠。
惟,该等美国专利第US6772480、US6421877、US6286262及US5095583号虽可增强百叶门窗构造间结合强度,但该等合页结构的构件多且复杂,其于组装上亦繁杂,故于制作成本上较高,因此,该等合页结构上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提供一种百叶门窗的合页结构,以克服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百叶门窗的合页结构,该百叶门窗于其侧缘由至少一合页枢设该百叶门窗于一门窗框内,其中,该合页包含:
一本体,其包含有相互枢接的一固定板及一活动板,该固定板可锁固于该门窗框上,而该活动板则可供锁固于百叶门窗的侧边上;
一支撑板,由该活动板底缘一体横向延伸有一预定长度;
一加强肋,由该活动板预定位置处朝该百叶门窗对应边缘的端面以一体成型方式延伸形成一预定形状的板体。
所述的百叶门窗的合页结构,其中该百叶门窗于相对应该加强肋的处设有一沟槽,恰供该加强肋卡嵌于内。
所述的百叶门窗的合页结构,其中该加强肋其互相垂直的两边各结合该支撑板与该活动板。
所述的百叶门窗的合页结构,其中该加强肋设于该活动板及支撑板的邻接处中央,形成一L形。
所述的百叶门窗的合页结构,其中该加强肋以其预定部份分别连接于该活动板及支撑板分别朝向该门扇的端面上。
所述的百叶门窗的合页结构,其中该加强肋为一三角板体。
所述的百叶门窗的合页结构,其中该加强肋为一矩形板体。
所述的百叶门窗的合页结构,其中该加强肋为一楔形板体。
所述的百叶门窗的合页结构,其中该加强肋为至少一个突起状体。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可达成的预期功效如下:
1、本实用新型系利用该加强肋补强支撑板承载百叶门窗的功能以加强该百叶门窗的结构强度,达到刚性连结效果,防止支撑板变形并增进控制该百叶门窗摆动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限制该百叶门窗开启与关闭的自由度,只在该合页的径向做旋转运动。
3、本实用新型的合页系为一体成形制成,其构件简单、成本低且其结构强度够。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合页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7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