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冰释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517.6 | 申请日: | 200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78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邹李思;王婧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C5/18 | 分类号: | F25C5/18;F24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22北京市建国门外***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系统中的蓄冰释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负荷不均衡性日益突出。用电高峰时,发电与输电设备严重超载,电力部门为保证电网运行安全,只得拉闸限电,影响了用户的使用;用点低谷时,发电与输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大量过剩,造成电网运行效率低下。
为解决电力负荷不均衡问题,电力部门逐步实现“削峰填谷”措施。将每日分为三个不同的电力负荷时段,平峰时段与低谷时段,电价在维持平峰时段电价不变的基础上,高峰时段电价上浮,低谷时段下浮,用经济于段将高峰时段的用电转移到低谷时段,均衡电网负荷。
蓄冰空调可在用电低谷时段制冰积蓄“冷量”,在用电高峰时段融冰释放,满足空调负荷需要,将高峰时段高价电力转为低谷时段的低价电力,既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又降低了运行费用,对电力系统和用户可谓“双赢”。
普通蓄冰空调设计时均采用常规空调+蓄冰槽的思路,经过二次换热用蓄冰冷量承担空调负荷用户需安装机组、蓄冰槽,连接系统管路,不但系统复杂,占地面积广,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维修难度大,设计和使用很不方便,而且初投资高,影响了蓄冰空调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蓄冰释冷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蓄冰释冷装置,包括外桶,其特征在于:桶内设有至少一对进、出液管,每对进、出液管相互平行,每对进、出液管相互不接触。
所述每对进、出液管的两端开口。
所述每对进、出液管竖在桶中央。
所述的每对进、出液管的两端口所在的平面与桶底平行。
所述的每对进、出液管的两端口与桶内进、出液管垂直。
所述的进、出液管的排列方式为U形、直线形、螺旋状。
所述进、出液管得对数为10-200对。
所述进、出液管之间的间距为5mm-20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占用的空间较小,相同冷量要求下“冰蓄冷”占用的空间是“水蓄冷”占用空间的10%。
2.蓄冰桶是一个很大的隔热体,只有很小很小的损失,也不会有冻坏的危险。
3.可采用高效率离心式制冷主机,更节能,采用标准制冷设备,冷媒量少,不易泄漏,容易并入一般空调设计,设计与使用更方便,内融冰方式,传热效果好,蓄冰和融冰稳定、均匀,徐冰和不会出现冷桥现象。
4.减少烟灰和CO2的排放量,具有环保效益。
5.安装简单,可以放在室外,也可以埋在地下。节省空调设备费用,有利于蓄冷空调的推广。
6.运行独立,维修简便。
7.标准化生产,便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8.结冰厚度均匀,冰层薄,主机蒸发温度较高,主机效率下降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有两对进液管时的a-a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每对进液管和出液管的排列方式为直线时的a-a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排列方式示意图。
其中:1-外桶、2-进液管、3-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蓄冰释冷装置,包括外桶1,桶内设有进液管2、出液管3,进液管2与出液管3相互缠绕,相互不接触,进液管2与出液管3的两端开口并放在桶外。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所述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桶内设有两对进液管2、出液管3,每对进液管2、出液管3的两端口部分为直管,相互排列为U形。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图2所述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每对进液管2、出液管3的排列方式为直线。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图2所述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每对进液管2、出液管3的缠绕方式为螺旋状,此集管的排列方式使集管内的载体形成独特的逆流现象。
蓄冰系统的运行:
夜间,冷水机组保持乙二醇-3℃至-5℃,乙二醇溶液在机组与冰桶的进行热交换,在低谷电区间内将蓄冰桶内的水结成冰块。
日间,由冷水机组回来的部分溶液通过冰桶冷却至1℃。另一个部分1溶液与由冰桶出来1℃的混合在一起成为2-3℃,再进入板式换热器完成和末端的热交换。
春秋季的日间,可以随意由冷水机组或蓄冰桶提供建筑物的全部冷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5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日照时数快速定量测量装置
- 下一篇:双层复合式香烟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