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痰管过滤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304.3 | 申请日: | 2007-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49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痰管 过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痰管,尤指一种用以过滤空气杂质的抽痰管体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医疗过程中,医师为了避免一些无法自行排除存在于呼吸道内痰液的病人们而产生安全上的考虑,都都会使用抽痰管来协助病人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而目前所使用的抽痰管除了协助病人清除痰液的作用外,更包括连接输氧管将氧气输进病人呼吸道内的作用存在,以协助病人持续呼吸作用,因此为了将抽痰的功能与协助呼吸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抽痰管则设有一个具有复数接管口的抽痰管阀,以作为连接抽痰管与输氧管,或是其它导管的连结中枢。
由于抽痰管结构中的抽痰管阀是直接与气道直接连通,使病人所呼出的空气会经由气道的后经所述的抽痰管阀排出;由于病患中所呼出的空气是包括残留的病菌,或是未完全清除干净的痰液等,因此在空气呼出到外界时,很容易形成感染他人的来源。
然而在现有的抽痰管阀结构中,除了作为空气流通的管道开放,并将没有采用的接管管道封阻外,现有的结构中并无设置作为过滤空气的结构存在,不但使得病人所呼出的空气容易成为另一种的感染途径外,也容易使外界空气所含有的微粒或病菌直接侵入病人气道内,而影响到病人的呼吸道,成为熟悉此技艺者急待解决的问题所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痰管过滤结构,使抽痰管内进出的空气得到过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抽痰管过滤结构,是连接在抽痰管的管阀上,其特征在于:是包括:一管体,其上具有一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一阻隔体,是设在所述的第一接管内;一外盖,是套设在第一接管的管口上,用以固定所述的阻隔体,且所述的外盖上设有复数穿透外盖的穿孔。
较佳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附加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第二接管内设有一隔板,所述的隔板的外周缘卡设在第二接管的内缘周面,所述的隔板上设有复数间隙,且复数间隙是呈栅栏状。
所述的管体的外观是呈弓形。
第一接管的内缘底部具有一向径向延伸的环型凸板,且阻隔体的底面贴抵在所述的环型凸板上。
所述的阻隔体是一高密度的海绵体,且其外观是呈圆柱状。
阻隔体的外环面紧贴在所述的第一接管的内缘环面。
所述的外盖上的复数穿孔排列是呈放射状。
所述的第二接管的外环面设有复数间隔排列的凸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凭借于与抽痰管阀形成连通的管体内部,设置一用以拦阻大型异物的隔板与用以阻隔微粒与细菌的阻隔体,以双重阻隔的方式来确保病患在以抽痰管阀作为呼吸路径时气道的安全性,同时确保所呼出的空气不会使周遭人们遭受感染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管体;11-第一接管;111-凸板;12-第二接管;121-凸柱;2-阻隔体;3-外盖;31-穿孔;4-隔板;41-间隙;5-抽痰管阀;51-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兹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配合图式加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结构剖视图与正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结构是以一管体1为主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管体1的外观是呈弓形,所述的管体1的内部是连通,其上具有第一接管11与第二接管12,其中所述的第一接管11的管口是圆形,所述的第一接管11内缘底部是具有一向径向延伸的环形凸板111;又,所述的第一接管11内部是设有一阻隔体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阻隔体2是一高密度的海棉体,用以隔绝内外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粒与病菌,所述的阻隔体2的外观是呈圆柱体,恰容设在所述的第一接管11的内部,且所述的阻隔体2的底端与外环面恰分别贴抵在所述的第一接管11内的环形凸板111与内缘环面上;最后,所述的第一接管11再套设一外盖3,所述的外盖3的外观是呈圆型,在所述的外盖3的上端面开设复数的穿孔31,所述的穿孔31是穿透外盖3的本体,形成一实施的空气流道,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穿孔31的排列方式是呈放射状,当所述的外盖3套设在所述的第一接管11后,所述的外盖3的底端恰压掣所述的阻隔体2的上端面周缘,以固定所述的阻隔体2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3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