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272.7 | 申请日: | 200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72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珍;张维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唐县华源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16D13/44 | 分类号: | F16D1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2528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器,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农用车的离合器,属于车辆传动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汽车传动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传动系通过它与发动机连接,并在必要时中断动力的传递。在汽车传动系中,广泛采用弹簧压紧式离合器,这种离合器是靠磨擦表面的摩擦作用来传递扭矩的。压紧弹簧将从动盘压紧在飞轮的端面上,使飞轮和从动盘接触面之间产生静摩擦,发动机的扭矩就靠此摩擦作用传到从动盘上,再由此经过从动轴和传动系中一系列部件传给驱动车轮。显然,压紧弹簧的压紧力愈大,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扭矩也就越大。目前,国内三轮汽车、单缸四轮汽车及小型拖拉机使用的离合器采用螺旋弹簧压紧离合片的形式。随着发动机功率的增加,现用离合器越来越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不能有效地传递功率,造成离合器打滑、摩擦片烧损等现象。
专利号为CN20052008412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膜片弹簧离合器,其技术方案为:它包括离合器皮带轮、分离盘、从动盘部件、主动盘及紧定在离合器皮带轮上的离合器盖,离合器皮带轮内端面上安装有压紧分离盘的膜片弹簧。由于该技术方案使用了膜片弹簧,膜片弹簧压力大,接触面积大,单位压力小,压力均匀,能传递大的扭矩,离合器在分离时分离迅速、彻底;安装该离合器,能够保证功率的有效传递,增加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机械安全性。但是,该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单一膜片弹簧的结构虽然较之螺旋弹簧能传递大的扭矩,但对于农用车等载重较大的车辆,该结构的扭矩仍然不能满足需要,造成离合器打滑或磨擦片烧损现象,使离合器的使用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扭矩不足,离合器易打滑以及离合器寿命短等问题,提供一种扭矩大、定位性强、方便耐用的离合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离合器,包括离合器皮带轮、分离盘、从动盘、主动盘及紧定在离合器皮带轮上的离合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器皮带轮内端面上安装有压紧分离盘的双膜片弹簧装置。
所述的双膜片弹簧装置包括两个碟形膜片弹簧以及支架,所述的两个碟形膜片弹簧分别安装于所述的支架上。
所述的支架为法兰盘形状。
所述的两个碟形膜片弹簧为薄壁中空圆台体。
所述的两个碟形膜片弹簧的厚度相同。
所述的两个碟形膜片弹簧的厚度不同。
所述的两个碟形膜片弹簧中较厚的一个直接压紧分离盘。
所述的支架为法兰盘形状。
所述支架的两边缘部分外径小于中央部分。
所述的两个碟形膜片弹簧的锥形顶端的内径与支架两端部分的外径相当,所述的两个碟形膜片弹簧分别套压在支架两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双膜片弹簧结构,弹簧的压紧力增加,从而使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扭矩增加,适合载重农用车型,大大提高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双膜片弹簧结构采用圆台形状,形成了一定的锥度夹角形状,通过改变两个碟形膜片弹簧的夹角控制离合,可使离合器反应更加灵敏,更加可靠。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双膜片弹簧结构,通过采用不同厚度的两个碟形膜片弹簧,使二者的扭矩能起到叠加的作用,同时所采用的支架结构导航性能好、定位性强、易于安装调试,同时也有效防止了碟形膜片弹簧的反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离合器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碟形膜片弹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碟形膜片弹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碟片弹簧与支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代表名称说明如下:
1.离合器皮带轮,2.双膜片弹簧装置,3.离合器端盖,4.第一从动盘,5.轴承,6.螺母,7.动力输入轴,8.主动盘,9.分离盘,10.分离螺杆,11.垫圈,12.分离杠杆,13.销轴,14.分离装置,15.轴承,16.挡圈,17.第二从动盘,21、22.碟形膜片弹簧,2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唐县华源机械厂,未经高唐县华源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2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