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096.7 | 申请日: | 200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21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黄芳莹;林志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芳莹;林志青 |
主分类号: | H01R4/50 | 分类号: | H01R4/50;H01R4/56;H01R4/26;F21V23/06;F21W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逄京喜;江怀勤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灯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室内顶灯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室内顶灯(60)构造如图15所示,是在顶壳(64)、及与顶壳结合的透明灯罩(63)内部设置一照明装置(50),该照明装置(50)是装设在二导电片(61、61’)之间并与二导电片(61、61’)接触;前述照明装置(50)的构造是由一电路板(51)、数个连接前述电路板的发光二极管(52)、二个与前述电路板(51)电连接且被导电片(61、61’)夹合固定的触接件(53、53’)、及一将电路板(51)与发光二极管(52)密封在内且二侧端与触接件(53、53’)结合的透明中空环体(54)所组成;当使用者拨动顶灯(60)的ON-OFF开关件(62)后,使正负电流传导至二导电片(61、61’),以照明装置(50)得电发光,反之,则不发光。关于这种汽车室内顶灯及照明装置的技术已公开在文献上,例如下列专利文献1、2所示。
专利文献1:中国台湾专利公告证号M287765「车内顶灯具的照明装置」,2006年2月21日公告。
专利文献2:中国台湾专利证号M293185「汽车室内LED灯转换的接电构造」,2004年7月1日公告。
传统汽车室内顶灯会因汽车制造商的不同而生产出不同形状、款式的顶灯,因此常造成顶灯(60)内的二导电片(61)距离有所不同,导致业者必须制造出数种不同款式(长度)的照明装置(50)来搭配导电片(61),如果一时找不到可搭配的照明装置(50),将使汽车室内顶灯(60)无法照明使用。
上述的问题点,同样都发生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以如何设计出一种能供各种不同汽车室内顶灯都能适用的照明装置,便成为本新型欲解决的主要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能供各种不同汽车室内顶灯都能使用的照明装置,以避免因照明装置尺寸不合使汽车室内顶灯无法实施的问题重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点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为一结合发光电路板(21)的中空环体(20)两端具有与左右二导电片(61、61’)电连接的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触接件(31a)及/或第二触接件(31b)能配合长度(L1、L2)的导电帽盖(40、41),在配合后,能使第一及/或第二触接件(31a、31b)由原长度(D1、D1)增长为第一接合长度(D2)及/或第二接合长度(D3)。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二导电帽盖(40,41)的长度(L1、L2)相同,使得第一接合长度(D2)与第二接合长度(D3)皆相同。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二导电帽盖(40,41)的长度(L1、L2)并不相同,使得第一接合长度(D2)与第二接合长度(D3)不相同。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是锥状体,而与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配合的导电帽盖(40、41)内壁具有与锥状体相同的锥度。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设置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而二导电帽盖(40,41)内设置与前述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结合的连接部(401、411)。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为公螺纹,而二帽盖(40,41)的连接部(401、411)则是母螺纹。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第一及第二连接部为凹环(30c、30d),而二帽盖(40,41)的连接部则是凸环(402、412)。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发光电路板(21)设在中空环体(20)内,并与两端的第一及第二触接性(31a、31b)电连接,该发光电路板(21)的板面设置发光二极管(22)。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发光电路板(21)设在中空环体(20)外,并与两端的第一及第二触接性(31a、31b)电连接,该发光电路板(21)的板面设置发光二极管(2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芳莹;林志青,未经黄芳莹;林志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0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有锥销状记忆合金连接头的捣固机
- 下一篇:电磁感应灯数字化智能型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