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其操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7761.1 | 申请日: | 2007-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1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朴德夏;宋基焕;金真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C11/401 | 分类号: | G11C11/401;G11C11/4063;G11C11/4096;G11C11/408;G11C11/409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邵亚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集成电路 及其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具体涉及半导体集成存储器电路及其操作方法、以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存储器中的读出放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图1图示出现有技术的集成半导体存储器电路。如示,所述存储器电路包括存储器阵列和读出结构100,以下将关于图2-图4对其更详细描述。命令译码器102接收命令CMD(例如,读、写等),并且将所述命令译码为用于控制行译码器104和列译码器106的控制信号。行译码器104和列译码器106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和地址信息,并且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和地址信息生成驱动信号。例如,行译码器104生成字线驱动信号来驱动所述存储器阵列和读出结构100的字线WL。列译码器106生成用于驱动所述存储器阵列和读出结构100的位线选择器的位线选择信号BLS。从所述存储器阵列和读出结构100输出的数据被输出到输入/输出(I/O)线上,并且该输出数据由I/O读出放大器108读出。
图2示出存储器阵列和读出结构100中的单元阵列1以及与其连接的数据读出电路3的构造。DRAM单元MC由具有浮置态的沟道体(channel body)的一个MISFET构成。这种类型的存储器单元更通常也被称作浮置体单元。图3中示出使用n沟道MISFET的DRAM单元MC的结构。如图3所示,DRAM单元MC具有硅衬底10、通过如氧化硅膜的绝缘膜11与硅衬底10隔离的p型硅层12、其间形成有栅极绝缘膜13的栅极电极14、以及分别是源极和漏极的n型扩散区域15和16。n型扩散区域15和16之间的p型硅层12用作沟道体。
如图4所示构造存储器单元阵列1。特别地,每个DRAM单元MC具有彼此隔离的浮置沟道体,DRAM单元MC的源极固定在参考电压(地电位),在一个方向上对齐的DRAM单元的栅极连接到字线WL,并且在与字线WL相交的方向上对齐的DRAM单元的漏极连接到位线BL。
DRAM单元MC动态存储第一数据状态和第二数据状态,在第一数据状态中作为沟道体的p型硅层12被设置在第一电位,而在第二数据状态中p型硅层12被设置在第二电位。更特别地,第一数据状态以一种方式写入,其中将高正电平电压施加到选择的字线WL和选择的位线BL,以使得选择的DRAM单元执行五极管操作,并且由发生在漏结附近的碰撞电离(impactionization)生成的多数载流子(n沟道情况下的空穴)被保存在沟道体内。其例如是数据“1”。第二数据状态以一种方式写入,其中将高电平电压施加到选择的字线WL来通过电容耦合提高沟道体电位,而选择的位线BL的电位被设置在低电平,并且将前向偏置电流发送到沟道体和选择的DRAM单元的漏极的结,以便将沟道体内的多数载流子发射到漏极中。其例如是数据“0”。还可以通过栅极感应的漏极泄漏(GIDL)以第一数据状态写DRAM单元MC。这里,将负电位施加到字线,而将正电位施加到位线。源极再次保持固定在参考接地电压。这使得栅/漏极区中的高电场重叠,并且发生从电子价带到导带的隧道效应(tunneling)。隧道效应的电子生成电子空穴对,并且当空穴移动到主体时,电子移动到漏极。因此,晶体管的体电位随碰撞电离而升高;然而,由GIDL生成的电流远小于随碰撞电离生成的电流。
作为由沟道体电位偏置衬底的结果,在数据“1”的情况下的阈值电压Vth1低于数据“0”的情况下的阈值电压Vth0。因此,在数据读操作时,可以通过检测由阈值电压差导致的单元电流差判断所述数据。
如将认识到的,这种特性的DRAM单元消除了对存储数据的电容器的需要,并且提供了集成半导体存储器电路的大小的进一步减小。
通过将单元电流与参考电流相比较来判断数据存储状态。作为参考电流的源,准备了如图2所示的哑(dummy)单元DMC。通常可以设计哑单元DMC,使得产生的参考电流处于当DRAM单元为数据“1”时的单元电流Icell1、和当DRAM单元为“0”时的单元电流Icell0之间的中间值。然而,在图2中,哑单元DMC由具有与DRAM单元MC相同的结构的两个MISFET构成,并且所述MISFET的漏极并行连接到为每个多位线提供的哑位线DB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77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