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307378.6 | 申请日: | 200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6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源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3;H01L27/12;H01L21/84;G09G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纶伟;迟军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液晶显示(LCD)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直到最近,显示装置还通常使用阴极射线管(CRT)。目前,已经进行了许多努力和研究来开发诸如液晶显示(LCD)装置、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场致发射显示器和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的各种平板显示器来替代CRT。在这些平板显示器中,LCD装置具有许多优点,例如高分辨率、轻重量、薄外形、紧凑尺寸以及低电源电压要求。
通常,LCD装置包括彼此面对并分隔开的两个基板,并且在这两个基板之间插入有液晶材料。这两个基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电极,从而在这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压诱发垂直穿过该液晶材料的电场。液晶材料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根据所诱发的电场的强度而改变成所诱发的电场的方向,从而改变LCD装置的透光率。因此,LCD装置通过改变所诱发的电场的强度而显示图像。
垂直诱发电场的LCD装置的缺点是视角窄。为了改善视角,提出了面内切换型LCD(IPS-LCD)装置。
图1是例示根据现有技术的IPS-LCD装置的立体图。
参照图1,IPS-LCD装置10包括:阵列基板B2、滤色器基板B1以及位于这两个基板B1和B2之间的液晶层。
阵列基板B2包括彼此交叉以在第一基板20上限定像素区域P的选通线22和数据线34。薄膜晶体管T位于选通线22和数据线34的交叉处。薄膜晶体管T包括:栅极26、半导体层28,以及源极30和漏极32。
在像素区域P中像素电极36与公共电极38交替布置。像素电极36连接到漏极32,并且公共电极38连接到公共线24。公共线24与选通线22平行。
滤色器基板B1包括位于第二基板40上的各像素区域P中的红(R)滤色器图案44a、绿(G)滤色器图案44b和蓝(B)滤色器图案44c以及位于滤色器图案44a、44b和44c之间的黑底42。平坦化层45位于滤色器图案44a、44b和44c上。
由于像素电极36和公共电极38交替布置在同一基板上,因此诱发了与基板平行的沿面电场(in-plane electric field)。液晶分子根据该沿面电场而动作,从而以宽视角显示图像。
然而,由于在像素电极36和公共电极38之间的区域中的沿面电场具有相同的方向并且该区域中的液晶分子也按相同方向排列,因此在某些角度可能会出现色偏(color shift)。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具有双畴区(domain)的IPS-LCD装置。所述双畴区中的一个畴区与另一个畴区对称,并且所述双畴区中的沿面电场彼此对称。因此,双畴区相互补偿,从而能够防止色偏。
图2是例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双畴区的IPS-LCD装置的图。图2的IPS-LCD装置被称为超级IPS-LCD(S-IPS-LCD)装置。
参照图2,像素区域P具有第一区域D1和第二区域D2。在第一区域D1和第二区域D2的每一个中都交替布置有像素电极52和公共电极50。第一区域D1中的像素电极52和公共电极50的布置与第二区域D2中的像素电极52和公共电极50的布置对称。由第一区域D1中的像素电极52和公共电极50限定的多个第一畴区与由第二区域D2中的像素电极52和公共电极50限定的多个第二畴区对称。
因此,第一畴区中的沿面电场与第二畴区中的沿面电场对称,并且第一畴区中的液晶分子54a的排列与第二畴区中的液晶分子54b的排列对称。该对称性使得第一畴区和第二畴区相互补偿,从而能够使色偏达到最小。
然而,在中间区域G中,液晶分子异常地排列。因此出现旋转位移(disclination),从而降低了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显示质量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中阐述,并且通过该说明而部分地变得清楚,或者可以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而获知。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在所撰写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未经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73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