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背光的按键模组及其应用的电子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307144.1 | 申请日: | 2007-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1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 发明(设计)人: | 柯翰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13/02 | 分类号: | H01H13/02;H01H9/18;H01H13/8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 宁;张华辉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背光 按键 模组 及其 应用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模组及其应用的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背光的按键模组及其应用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为使现有的电子装置可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使用,具有可发光功能的按键为相当重要的设计,不过按键本身并无法发出亮光,是以通常通过一发光装置(例如背光模组)以使按键在使用时提供光线。
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现有的具有背光效果的按键模组的示意图。按键模组1包括一按键部12、一金属弹片14、复数个发光体16以及一导光板18,导光板18具有复数个贯穿孔181。其中,按键部12设置于金属弹片14的上方,且在按键部12与金属弹片14之间更设置对应的一按键垫15,亦即,按键部12的下方对应按键垫15及金属弹片14;金属弹片14、发光体16均电性连接于一电路板11。而为了使发光体16产生的光线(光线的行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能够导引至按键部12并自按键部12射出,导光板18上开设的贯穿孔181用以容置发光体16于其内,使发光体16产生的光线能够侧向进入导光板18。
由于导光板18具有一定的厚度D(一般现有的可携式通讯装置中所使用导光板的厚度D大约介于4-5毫米之间),为了避免按键部12无法确实地触发金属弹片14的作动,习知的导光板18的贯穿孔181更用以容置金属弹片14,以在金属弹片14的上方提供一空间。因此,按键部12在按压后可通过其下方的按键垫15接触到金属弹片14,使金属弹片14触发输入讯号至电路板11。另外,为了使射出按键部12的光线更为集中,在邻近按键部12的导光板18上设置具有集中光线能力的反射印刷层13,以提高按键部12的出光强度。
然而,由于现有的技术中导光板的厚度对于整体按键模组而言占用相当高的比例,而无法有效地薄化整体按键模组。同时,也因为导光板的厚度偏厚,在相对于发光体及金属弹片的位置必须利用破孔技术以形成对应的贯穿孔,否则无论对于光线的传递或按键的按压效果来说,均造成不良的影响。
因此,基于上述的种种缺失,如何有效薄化按键模组的整体尺寸,同时简化制程,已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子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具有背光的按键模组及其应用的电子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电子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子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具有背光的按键模组及其应用的电子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通过薄化的导光薄膜以降低按键模组的整体尺寸,且无需在导光薄膜上进行破孔制程以简化制程,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背光的按键模组,其设置于一电路板上,该按键模组包括:至少一金属弹片,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至少一发光体,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一导光薄膜,覆盖该金属弹片,且该导光薄膜具有至少一开口容置该发光体;至少一遮蔽体,设置于该开口以遮蔽该发光体;以及至少一按键部,与该金属弹片对应设置。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按键模组,其中所述的遮蔽体为不透光。
前述的按键模组,其中所述的遮蔽体为一机壳的一部分。
前述的按键模组,其中所述的金属弹片覆盖一反射印刷层,该反射印刷层为可透光。
前述的按键模组,其中所述的导光薄膜的厚度不大于0.3毫米。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一电路板,容置于该机壳内;以及一具有背光的按键模组,容置于该机壳内,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按键模组包括:至少一金属弹片,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至少一发光体,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一导光薄膜,覆盖该金属弹片,且该导光薄膜具有至少一开口容置该发光体;至少一遮蔽体,设置于该开口以遮蔽该发光体;及至少一按键部,与该金属弹片对应设置。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遮蔽体为不透光。
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遮蔽体为该机壳的一部分。
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金属弹片覆盖一反射印刷层,该反射印刷层为可透光。
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导光薄膜的厚度不大于0.3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71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Si衬底上横向外延生长氮化镓的方法
- 下一篇:非晶质铁心的改良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