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密度单板式户外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306508.4 | 申请日: | 2007-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6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 发明(设计)人: | 赵富荣;杨山;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23/06 | 分类号: | F21V23/06;G09F9/33;H01L33/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翎 |
| 地址: | 710075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 密度 板式 户外 发光二极管 显示 模块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显示屏,尤其是涉及一种超高密度单板式户外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块。
二、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中,在现有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块中,部分是发光二极管板和驱动电路板两块印制板构成的显示屏显示模块、部分是发光二极管板和驱动电路合二为一的单板式印制板显示屏显示模块。由于驱动芯片的尺寸,穿孔插入式发光二极管管脚间距,驱动板上线直径,线间距,工艺上工装间距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只有部分户外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显示模块可以做成单板式显示模块。由于象素间距的限制使其单板式户外LED显示模块的单位面积的象素密度不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超高密度单板式户外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显示模块,其在单板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户外显示屏显示模块的象素密度(分辨率),为象素密度最高的户外单板式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显示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每个象素由一颗红色发光二极管,一颗蓝色发光二极管,一颗绿色发光二极管组成,象素中水平方向两颗灯的间距为4.2mm,垂直方向两颗灯的间距为4.3mm,构成一个特殊的象素结构;而每一个特殊结构的象素与周围相邻象素间构成动态象素结构;穿孔插入式发光二极管管脚焊盘采用异形焊盘;所述驱动芯片倾斜45度放置,周边四个相邻象素为等间距排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有效提高了现有单板式户外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显示模块的显示效果,即在相同单位面积的户外显示屏显示模块情况下,最大化的提高户外显示屏显示模块的分辨率。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单个象素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生产工艺工装间距以及异形焊盘(穿孔插入式发光二极管管脚焊盘孔直径)示意图;
图3为相邻象素间蜂窝动态象素结构示意图;
图4为驱动芯片45度放置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动态象素中驱动芯片水平,垂直的放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动态象素与驱动芯片的放置示意图。
图中,R表示红色发光二极管,B表示蓝色发光二极管,G表示绿色发光二极管,IC为驱动芯片。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超高密度单板式户外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块,其特殊之处在于:参见图1,图2和图3,每个象素由一颗红色发光二极管,一颗蓝色发光二极管,一颗绿色发光二极管组成,象素中水平方向两颗灯的间距为4.2mm,垂直方向两颗灯的间距为4.3mm,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象素结构;而每一个象素与周围相邻象素间构成蜂窝动态象素结构;采用穿孔插入式发光二极管管脚异形焊盘。每一个等腰三角形结构的象素与周围相邻象素间构成蜂窝动态象素结构;
参见图5和图6,驱动芯片水平放置时:已知驱动芯片的宽度为6.6mm,根据图2中生产工艺工装间距为1.2mm,可以计算出L1=6.6+1.2*2=9(mm)。根据图1中单个象素中垂直方向为4.3mm,可以计算出垂直方向相邻两个象素间的距离L2=9+4.3=13.3(mm)。驱动芯片垂直放置同理可以算出相邻两个象素间的距离L2’=13.3mm。相邻象素的间距大于13mm。
参见图7,而本发明采用图1,图2,图3和图4结构排布,以相邻四个象素的间距相同为前提,一颗驱动芯片在驱动板上的45度放置,采用等腰三角形的象素结构,象素与周围相邻象素间形成蜂窝动态象素结构,采用异形焊盘,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这样的处理能保证相邻两个象素的间距小于13mm。
由经实践排布,采用等腰三角形的象素结构构成的蜂窝动态象素结构配合驱动芯片倾斜45度放置,周边四个相邻象素的间距要比驱动芯片水平放置或者垂直放置时以驱动芯片为核心的周边四个相邻象素的间距要小。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采用等腰三角形结构象素组成动的态象素结构配合驱动芯片倾斜放置和异形焊盘的单板式户外LED显示模块是分辨率最高的户外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65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带的焊接方法及采用铜极耳的锂电池
- 下一篇:电机用螺纹管空气冷却器





